第129章 投稿《科学》,不会亏待你学生【三
第129章 投稿《科学》,不会亏待你学生【三合一】随着大量念头在脑海中闪过,唐亚愚已顾不上为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欣喜,全在考虑怎么才能把徐铭给挖到物院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来。
以前从自己学生口中知道徐铭,只认为是那种比较勤奋的天才。
虽对其很感兴趣,有心收作自己的学生。
怎奈未占到先机,徐铭被数院和信院联合培养,对此多少有些遗憾。
后面眼瞅着徐铭在数论界崭露头角,参加国际数论会议被海外媒体称作数学新星,便不再去想这件事,生怕埋没国内数学界以后的发展。
结果这次借助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项目,发现徐铭非但没有放弃物理,还在凝聚态物理领域有很深研究。
仅一个假期时间,便对控制方程完成改造。
使相场模型精准预测,磁性拓扑绝缘体材料参数。
推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的成功。
如此惊人的表现,哪里还忍得住不去挖人,否则就是国内物理界损失。
要知道上个研究霍尔效应的,可获得了诺奖。
按照徐铭现在表现,只要继续深耕凝聚态物理,将来很有可能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
毕竟诺奖可没有明确年龄限制。
思忖至此他脑海中的想法越发坚定,待实验室内的掌声逐渐平息下来后,顿时便看向徐铭努力堆出慈祥笑容。
然刚要开口搭话,耳旁却先一步传来王其坤的声音。
“徐铭。”
“你简直就是物理天才。”
“真的难以想象,你创新改造的控制方程,竟让相场模型直接预测出了准确的材料参数。”
“这起码让我们节省两年时间。”
王其坤的眼神显得非常狂热,说这些话的时候,面对徐铭就仿佛是遇到什么稀世珍宝。
恨不得现在就把人留下。
前脚话音落下,半秒都未停顿,又接着继续往下讲。
“说起来你比我家那小子还要小些,但他的天赋可连你百分之一都没有。”
“对了。”
“你对未来的人生规划有考虑吗,比如博士毕业后?”
“我看要不干脆来我们箐华高等研究中心,有什么问题随时能去向杨老请教。”
“肯定不会埋没你的物理天赋。”
王其坤越说越亢奋,甚至还特意将杨老搬出来,属于光明正大的再挖燕大的墙角。
而将这番话听进耳中,唐亚愚顿时瞪大眼睛,不可思议的望向自己这位老搭档满脸问号。想象不到一向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的箐华物理教授,会对燕大数学科学院的博士生有如此态度。
简直比今天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还令人惊讶。
不过他同样感觉到了危机。
他的挖人是想把徐铭从数院弄到物院,要是跑到箐华高等研究中心。
那可就亏大了。
关键箐华依靠杨老,在凝聚态物理领域确实有优势。
何况听王其坤刚才这番话,都直接想把徐铭当自家孩子对待。
于是电光火石之间,他哪里还敢迟疑,忙插进话题把话语权主导权拿回来。
“小徐是我们燕大的学生,等毕业肯定是留校,来物院担任教授负责课题。”
“到时候还可以和你们箐华合作嘛。”
“再个说。
“杨老又不是只指导箐华的学生,这和加入不加入箐华高等研究中心没关系。”
“另外我记得小徐你还没对象吧,我本家有个侄女去年刚考上燕大外语系,有机会我介绍你们年轻人认识。”
唐亚愚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还不忘向王其坤瞥了眼。
被两位物理正教授长江学者夹在中间,徐铭则是哭笑不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说实话对控制方程创新改造,他只是处在科研严谨的态度上觉得该这么做,所以才会去尝试推导新方程。
原本是想让相场模型更符合量子材料,不至于使得预测出的结果误差太大。
最后让项目组白白浪费时间。
结果连他自己都很意外,新的控制方程竟如此给力。
所预测出的参数,让实验室顺利制备出,磁性拓扑绝缘体材料不说,还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直接让这项两大高校联合的项目结题。
面对两位教授的争抢,他可不会给出明确答复。
毕竟眼下自己背后乃是数院。
但对于唐教授要介绍侄女的事情,却是直接开口说明详细情况。
“谢谢唐教授为我操心,不过我已经有对象,是经管院的学生陈璐。”
“她今年跟着宋红梅教授读硕士研究生。”
“我们是高中同班同学。”
过年的时候,他们双方家长都已正式吃饭,并且提到了这件事情。
虽说要等学业结束后再商量婚事,但关系已经定下。
所以倒也没必要隐瞒什么,直接大方讲出,还省的以后有其他乱七八糟的事,他可是真担心哪天唐亚愚教授直接把那位侄女给带过来。
唐亚愚闻言虽略显遗憾,却显然对学校教授不陌生。
略作思索接过话茬开口应声。
“原来是宋教授的学生,那等改天你把人带上,来我家吃顿便饭。”
“你师母的做饭手艺,可比咱们燕大食堂还强。”
“好的唐教授。”徐铭点点头答应下来。
与此同时。
现场包括李由在内的其他人,则完全僵在原地,下巴都快掉到地上。
表情凝固在脸上。
目瞪口呆。
全都被突如其来的画风转变,搞得措手不及。
本来大家都在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高兴,激动的纷纷鼓掌庆贺,怎么才过去几秒钟的时间,就变成了活脱脱的现场抢人大战。
两位深度合作的教授,也是争锋相对,火药味渐浓。
关键他们还都不觉得有问题。
毕竟在这件事上谁也不可能装傻,因为徐铭的帮忙促使项目取得重大进展,这属于板上钉钉的事实。
尤其最开始就加入到项目中来的成员,最为清楚制备适合的量子材料的困难性。
尤特别是材料的磁性,和掺杂浓度参数,国际上很多团队都止步于此。
但在徐铭手中,借助相场模型却轻易解决。
这种超级大粗腿,别说教授们想要挖人,他们也同样想跟着徐铭参加项目。
“可以让两位教授做到这种程度,恐怕也只有徐师弟才能够做到了,天才的成长速度果然难以想象。”
李由回过神来发自内心感叹,说这句话的时候,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在课堂上头回见到徐铭的画面。
当时徐铭作为数院学生,提前学完物理力学,虽让他感到惊喜却也在正常范围内。
燕大作为全国知名高等学府,以往不是没有出现过这种天才学生。
奈何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徐铭便已成长到这种程度。
在研究数论取得成果的同时,居然还能抽的出时间学习凝聚态物理。
让人不得不表示佩服。
旁边其他人和徐铭的相熟程度,虽不如李由,此刻却也把徐铭当成偶像。
面对李由的感叹,纷纷接过话茬跟在后面附和。
“这话说的着实没有毛病,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有教授是这样挖人的。”
“我的天呐,这还是我印象中的王教授吗?”
“感觉今天发生的事,以后肯定会成为校园传说。”
“徐师弟的物理天赋确实很强,不过他都已经被数院和信院联合培养,真会中途转来研究物理吗?”
“不好说。”
……
提到徐铭以后的规划,李由等人话语一滞,对此给不出清晰的判断。
正常情况下,能在某个领域内深耕,且做出成绩。
便称得上是天才。
徐铭作为大家公认的,天才中的天才,同时学习理论数院和算法编程,按理说已然达到了自身的极限。
毕竟每个人的时间有限。
若再去研究凝聚态物理量子力学,只怕费力不讨好。
必须舍弃掉一门才行。
比如这次参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项目,刚开始作为数院的人也仅负责相场模型,本质上并不会涉及到太多关于凝聚态物理的内容。
只不过大家没有想到,徐铭对凝聚态物理知识,掌握的如此娴熟。
能够灵活应用,使之完成对控制方程的改造。
但如果真让徐铭放弃理论数学或者信息,到时候恐怕数院方面肯定不会同意。
徐铭并没有去关注李由等人的想法,眼看身旁两位教授仍无停下来的意思,他也不好就这么站在原地等待。
稍微组织下语音,果断插嘴强行岔开话题。
“那个……唐教授王教授,接下来是不是该记录实验结果准备撰写论文了?”
几乎是他话音落下的瞬间,唐亚愚和王其坤顿时回过神来想到了什么。
“徐铭你说的对,论文的事该和你说一下。”
其中唐亚愚率先开口,主动提及项目论文,紧接着又继续详细解释。
“我们在低温零磁场环境下,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可是属于凝聚态物理里程碑式进展。”
“论文肯定要投稿给《科学》期刊杂志,小徐你作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项目重要贡献者,我决定给你论文一作的位置极其荣誉。”
徐铭把唐亚愚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心里面多少感到有些意外。
证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凝聚态物理中确实是比较重要的突破性进展。
这一成果标志着量子反常霍尔态物质状态的确认。
在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学器件,以及解决传统芯片发热和能量损耗等问题,都具有着潜在应用价值。
甚至推动拓扑量子计算的发展,为信息技术革命提供新的方向。
毫无疑问是有资格发表在《科学》顶刊杂志上。
并且会在凝聚态物理界,引起不小的热度和狂欢。
现在却要搁论文一作的位置上,加上他的名字,这其中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先不论所能起到的学术影响力,单燕京大学给科学自然学术顶刊的论文,发放的现金奖励便高达百万。
伴随念头停留在这里,他连忙开口回应。
“唐教授。”
“这是不是不太合适?”
本想着自己加入项目比较晚,然话音还未落下,便听见王其坤的声音已经在耳旁响起。
“不用有什么顾虑,这可是你应得的,咱们的项目只看所做出的贡献。”
“如果不是你创新改造控制方程,今天可不会取得这种巨大的突破性进展,我想其他人也不会有异议。”
事实证明王教授的话说的一点错没有,下秒便听李由等人主动发言表明态度。
“徐师弟千万不要有顾虑,我们大家可都感激你,要不是你的话,还不知道多久才能量子观测到反常霍尔效应。”
“李师兄讲的没错。”
“说起来大家都还沾了徐师弟的光。”
话说到这个地步,唐亚愚直接大手一挥,把事情给拍板决定下来。
随即实验室内的氛围,也再次变得融洽,李由等人更是主动向徐铭请教凝聚态物理知识。
对此徐铭自没有藏私,积极同众人互相交流。
甚至值得一提的,他还被邀请到箐华食堂,品尝这边饭菜的味道。
直到天色逐渐被黑夜笼罩,这才被李由等几位师兄亲自送回到燕大博士宿舍。
……
彻底解决物院这边的项目。
徐铭全部精力,便都放在了孪生素数猜想上。
继续使用优化后的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对孪生素数猜想进行推导证明。
另外假期创新改造相场模型方程的时候,思维碰撞下还涌现出不少新的思路,对孪生素数猜有着更深理解。
如此加上全新的筛法,证明过程中称得上非常顺利。
只不过整个步骤和过程比较繁琐,需要一定时间将完整证明推导出来。
届时得出证明公式,便能着手撰写论文。
投稿给数学年刊。
是的。
面对自己在数论领域新的成果,他并没有更换投稿期刊的打算,依旧准备选择数学年刊进行投稿。
除数学界四大期刊相差不大外,主要参加国际数论会议时和卡茨以及伊万尼克教授,都相处的非常愉快,且在晚间讨论会时有着不少收获。
至于信院那边,则暂时没有什么重要事情,相比较物院显得很平静。
转眼来到月底。
徐铭终于收到了唐亚愚教授的消息,被告知项目论文已撰写修改完成外,还特意给他发了一份看有没有问题。
待打开后,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论文通讯作者为唐亚愚和王其坤两位教授。
他的名字则在一作最前面。
虽说这还是他首次接触到物理领域论文,查看完却也不得不感叹,确实不愧是两位大教授修改完的论文,根本找不到有错误的地方。
所以当即便发去了回应邮件,并打了电话说明。
最终在二月的最后一天,关于对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观测实验的论文,正式以燕大和箐华两大高校名义,投稿给科学顶刊杂志期刊。
尽管从投稿到编委会进行验证,然后刊登向物理学界播报需要时间。
但对于燕京大学和箐华大学来讲,已然知道国内凝聚态物理取得了巨大成果。
——
“听说物院那边对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3月2日,周一,数学科学院理教楼。
办公室内张鲁平满脸好奇,主动向面前的徐铭询问相关情况。
年前唐亚愚过来找他借人,想把相场模型应用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研究上,虽然他认为基本不可能起到什么明显的作用,但最终还是同意了两个院合作,并在徐铭答应参与后又把吕昂等人安排过去帮忙。
后边刚好正值春节假期,便没有过多去关注。
结果开学后二月份刚结束,他突然听到消息,物院在凝聚态物理上取得重大进展。
这显然出乎意料。
毕竟他作为国内首个研究相场模型的人,对其情况再清楚不过。
本质上是为国内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升级助力,通过相场模型预测涡轮叶片高温合金裂缝,减少发动机的试车次数和研发成本以及周期。
尽管在工业验证中,取得令人惊讶的实验值,目前已集成到航发集团平台上。
但要说预测量子材料的参数,怎么看都行不通。
面对这种疑问,今天趁着博士讨论班结束,他便把徐铭喊到办公室打算相信询问下状况。
徐铭在自家导师跟前丝毫不拘谨,闻言倒也没有多想直接点头如实回应。
“是的。”
“唐教授他们通过相场模型预测参数,制备出磁性拓扑绝缘体材料样品。”
“成功在低温零磁场下,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相关论文已经投稿到科学期刊杂志。”
可以说在徐铭刚讲出前两句时,张鲁平脸上浮现出来的表情便有些怔住,实在无法理解这种超出常理的事。
脑海中更是涌现大量问号。
相场模型还能精准预测出量子材料参数?
这怎么可能?
身为数院资深教授,他可不会归咎到运气上,必然存在着有他不了解的情况。
在徐铭话音落下的瞬间,就再次追问起来。
“真是我们的相场模型预测的参数,高温合金裂缝可和量子材料相差甚远?”
徐铭听到导师这句话,眼中顿时闪过诧异,俨然没想到导师竟还不知道其中详细情况,于是连忙开口具体解释起关于相场模型的事。
“是这样的导师。”
“我也认为唐教授他们选择相场模型,很难预测出符合要求的量子材料参数。”
“所以我就在假期的时候,根据量子材料特性,对控制方程重新进行了改造,索性最终结果的还算令人满意。”
“我说怎么回事,原来是你重新构建了方程。”张鲁平听到这里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然放松的神色还未完全呈现出来,下秒忽地想到什么猛地坐直身体。
“等等。”
“你说你重新构建了相场模型的控制方程?”
待回过神来抛出这句话的时候,惊讶之色比刚才还要盛上几分。
有徐铭一周时间解决模型热弹性效应问题,他对假期构建新控制方程并不觉得意外,关键这次涉及到的可都是凝聚态物理知识理论。
特别能够精准预测出,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材料参数。
除需深厚的物理和数学知识理论外,更要将两个学科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才行。
但他明显不知道,徐铭在凝聚态物理领域,竟具有这么高的水平。
伴随这些念头快速在脑海中闪过,他暂时压制住心底里的惊讶情绪,顺着徐铭的回答继续往下面询问。
“徐铭。”
“我怎么没听你说过,你还研究过凝聚态物理?”
“年前有段时间比较感兴趣,就在图书馆看了不少相关的文献资料。”徐铭并未多想点点头沉声回答。
就是这话传进张鲁平耳朵中后,顿时心中一个咯噔。
脑海中不由得萌生出一个念头。
“坏了。”
“该不会是被孪生素数猜想打击到,想转变领域研究凝聚态物理吧?”
他担心会给徐铭带来压力,除非徐铭主动提起关于博士课题孪生素数猜想,平时并不会主动去询问。
可直到现在对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依旧没有突破性的重要进展,加上国际数论界的情况同样如此,这说明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难度很高。
无愧为数论皇冠上的明珠。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多尺度解析筛法构建者,顶着数学界莫扎特以及数学新星等名号,若迟迟无法在孪生素数猜想中获得正反馈。
若一旦钻进牛角尖,确实很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
对数学和自己丧失自信。
处于此种状态,跑去研究凝聚态物理倒也正常。
关键若早就发现那还好,可以调节减轻压力,或者直接放弃孪生素数更换课题。
起码心思还在理论数学上,凭借天赋以后照样能在其它分支取得成绩。
可眼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取得成功,且论文还要发表在科学这种顶刊杂志期刊上。
说不定徐铭真有可能彻底放弃数学,转身投入到凝聚态物理的怀抱。
如此对国内数学界,乃至国际数学界,都称得上极大的损失。
甚至远的先不讲,他作为徐铭的导师,田纲院士那边估计都不太好去交代。
毕竟国内数学界可早把,摘取菲尔兹数学奖打破零记录的希望放在了徐铭的身上。
快速思索这些权衡利弊,张鲁平觉得不应该直接去要求徐铭专注数学,毕竟徐铭可没有明确告诉他,想要放弃数学改研究凝聚态物理。
深吸一口气,依旧让自己保持和蔼笑容,开口向徐铭搭话表示。
“我这边没其他事,就不耽误你的时间了。”
“快先去忙吧。”
“好的导师,那我先回去。”徐铭站起身礼貌回应。
原本今天刚好被导师喊过来,他还想提下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优化成功,并对孪生素数猜想展开证明的事情。
既然导师没提这茬,就又把话给憋了回去。
想着等正式完成对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再向导师分享这份喜悦。
……
张鲁平望向徐铭的背影,待彻底从视野中消失,方才收回目光变得忧心忡忡。
“唉~”
“学生天赋太好,有时候也是种烦恼啊!”
自顾自感慨低喃一句,随即停下手上动作,站起身准备去物院一趟。
起码先弄清楚,物院方面有没有打算挖人的想法。
主要大家都是燕京大学的教授,谁不知道谁。
真解决不了这件事,那只能赶紧去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找田院士来。
总之说什么都不能让徐铭放弃数学。
虽然都常讲,数学物理不分家,但实际上还是两个不同的侧重方向。
编程算法能帮助数学家解决更难的猜想,凝聚态物理却需投入大量时间深入研究才行。
张鲁平和物院本就有过课题合作,对这边的情况倒也称得上轻车熟路,不多时便来到唐亚愚办公室。
“老唐。”
“我恭喜你发了篇顶刊。”
迈步走进去看到坐在办公桌旁的唐亚愚,率先开口爽朗喊上一嗓子。
闻言唐亚愚抬眼看清来人,脸上顿时堆出笑容。
忙站起身走到旁边沙发处招呼。
“是张主任来了啊,你可是我这里的稀客,快坐我给你倒杯茶。”
“从体育馆运动完回来,顺便到你这坐坐。”张鲁平边说边脱掉外套露出两个臂膀上的肌肉随口接上句。
唐亚愚接完茶转过身看到这幕,顿时满头黑线,知道了对方的来意。
在学校众多男教授中,张鲁平除了数学,最大的兴趣便是喜欢健身。
经常有时间就去学校体育馆锻炼。
以至于如果不是校内的人,谁见到都难和燕京大学的数学教授联系起来。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想要和张鲁平抢学生,那基本属于抢不过也打不过。
然唐亚愚既做出了决定,可不会轻易更改。
走过来在对面坐下,依旧保持着笑容,主动向张鲁平表示感谢。
“我们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能取得成功,可离不开张主任你们相场模型的帮助,若不是依靠模型预测出准确的量子材料参数,再有两年也难观测到反常霍尔效应。”
“这我不好居功,主要是徐铭构建了新的方程。”张鲁平闻言立刻摆手回应句。
唐亚愚点点头道:
“小徐在物理学科上很有天赋,这次他作为论文一作投稿给科学期刊,绝对不会亏待张主任你的学生。”
听到唐亚愚这句话,张鲁平眼中闪过惊讶,未想到竟给了徐铭论文一作。
虽然自己学生有了篇学术顶刊论文,他这个当导师的应该感到高兴,但怎么看都像是物院想要挖墙角。
念头正停留在这里,下秒又听唐亚愚开口说,并且这回直接表明了态度。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