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收编五十万大军,燕军扩军二十八万!
靖难,简单了!但是,这个事情也是一点都不少。
徐牧很快就意识到了。
五十万人,人吃马嚼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徐牧案上並排放著两本帐簿,一本是德州粮仓的存量登记,一本是五十万大军的日均消耗测算,红笔標註的“月耗十五万石”字样,在烛光下格外醒目。
朱棣看到帐本的时候也是狠狠的吃了一惊。
五十万大军,全部收编,这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技术活儿。
“五十万张嘴,每日五千石粮草,德州仓的百万石存粮撑不过七月。若粮草断了,收编的大军必生譁变,妹夫,你可有对策?”朱棣看了看帐单也是感觉头疼。
徐牧倒是胸有成竹:“殿下,保障粮草需分三步:先控存量,再拓增量,最后降消耗。第一步,便是牢牢攥住李景隆留下的粮储与粮道,这是眼下最稳妥的根基。”
“控存量?”朱棣追问。
“我已经安排人接管德州粮仓,不容半分差池。”
徐牧道:“李景隆已交钥匙,臣已经安排张辅却接管粮仓,这粮仓外围由燕军守营,严禁南军旧部靠近;內部则启用李景隆麾下已投诚的军需官,让他们会同燕军文书逐一清点粮、草、盐、油,每一笔都要登记造册,算清每日能供多少人、能撑多少天。”
一边说著,徐牧指了指帐单:“殿下放心,这几日就能算出来,其次,臣还安排双岗值守,燕军管安保,南军旧部管调度,既防燕军独断引发降兵不满,也防南军私藏粮草。此前李景隆军中就有军需官私分军粮,如今必须堵上这个窟窿。”
朱棣点头,又问:“你办事儿,孤放心!”
“此外就是南军的粮道!”
徐牧笑著开口道:“臣也已经让李景隆以战事吃紧,需调整运粮路线为由,北方的粮道官员发密令,让他们暂缓运粮。隨后派燕军轻骑突袭济寧、临清这些粮道节点,把滯留的粮船全部押回德州。”
“对那些粮道官员,不妨恩威並施,愿归附者,保留职位继续管运粮;敢抗拒的,就扣上通敌的罪名处置。如此一来,我们又可以得到一大批的粮食!”
朱棣点点头。
军事上,基本上是朱棣自己说了算。
但是,后勤上,基本上就是徐牧说了算了,没有战爭的时候,朱棣也特许徐牧调动將领,不过,后续还是需要跟自己说明。
出谋划策就是姚广孝了。
“最后就是长期粮草的问题,需从咱们的河北根据地入手,再爭取山东、河南的中立势力。”
徐牧答道,“河北的北平、永平、保定等地,是殿下的根本之地,可从两处征粮:一是官仓调拨,把北平府、顺天府的官粮,还有永平、山海关的军粮,通过陆路车马、水路白河,尽数运到德州、济南前线!”
“二是民间徵购,且不可学李景隆强征——可贴安民告示,以高於市价一成到两成的价格收粮,用宝钞加布匹、盐引支付,让百姓愿意卖粮。对主动捐粮的乡绅,还能赏冠带,免差役的荣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那山东、河南那边呢?”丘福忍不住问道。
“那些地方的官员、地主,本就对朱允炆的削藩不满,又怕李景隆败后被清算,咱们正好借势爭取。”
徐牧解释道,“可派使者带著李景隆的投诚信去见他们,说明殿下是奉天靖难,只为除奸佞,承诺归附后不夺田、不增税,让他们出粮助军,事后论功行赏。若是態度摇摆,就点明若继续附逆,燕军破城后按从贼处置,逼他们拿出粮草,就算不能全靠他们,至少也能断了朱允炆的北方的粮源。”
朱棣捋著鬍鬚,问道:“如此就能养活五十万大军了?”
“还是不行!”徐牧摇了摇头:“臣的意思是,还是需要裁撤,李景隆有近十万民夫、杂役,还有五万老弱残兵,这些人不必全额供粮。可遣散愿意返乡的民夫、杂役,给他们路费和粮票,降者不杀,愿意回到南方的,给与路费!”
说到这里,徐牧笑了笑:“臣,倒是很好奇,朱允炆还会不会继续杀了这些將官!”
朱棣噗嗤一笑:“孤看,他是不敢的!”
徐牧继续道:“额外,把老弱残兵编入后勤队,按半额供粮,臣的意思,在北方还是给他们弄点军田,让他们从事生產!”
“剩下的三十五万兵力,再分个三六九等:二十万精锐编入燕军主力,全额供粮,还可发些军餉;十五万编为辅军,负责守粮仓、护粮道,按八成供粮。这么一来,每日消耗能从五千石降到三千五百石,压力能减三成。”
“非粮物资也得想办法就地解决。”
徐牧又补充道:“战马要吃的草料,可让辅军在德州、北平周边的草地收割,或向牧民收购;做饭取暖的柴火,就用军营周边的林木,控制著砍,再向民间收些。能不从远方运,就儘量不运,省些运力和粮草。”
最后,徐牧指向粮道图:“粮道是生命线,必须护好。可在临清、沧州这些关键节点派辅军驻守,修土城、设哨塔,再派巡逻队;粮船、粮车出发时,配五百到一千燕军骑兵隨行护卫;还要靠细作盯著南军动向,一旦发现他们要袭扰粮道,就提前改路线、增援军。”
他顿了顿,强调道:“最重要的是稳定降兵心態。得在军营里贴出粮草供给清单,明明白白写著主力军、辅军、后勤队每天能领多少粮,避免谣言。对编入主力的降兵精锐,多些关照,让他们有归属感;若是有人因缺粮闹事,先查原因,真缺粮就补,故意煽动就严惩首恶,杀一儆百。”
朱棣听完若有所思,隨后点头道:“听你的!”
他手下实在是缺少徐牧这样的人,从头到尾给自己打理的井井有条,朱老四只需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军事上的胜利。
当下,朱棣拿起案上的兵符,沉声道:“就按徐牧说的办!张玉,你去接管德州粮仓,负责清点与安保;朱能你配合彭城伯,你牵头精简降军编制,分类供粮;丘福,你带骑兵去护粮道,截南军的粮船;李景隆,你擬写密令,爭取粮道官员与山东、河南的势力。”
眾人齐声领命。
整个核心还是围绕徐牧来的,徐牧的助手是朱高炽,小胖子处理政务也是一把好手。
短时间內,五十万大军完全被消化。
二十万精锐加入到了燕军,搭配原来的兵力八万人。
燕军的正规军来到了二十八万。
形势逆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