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都市小说 > 拈花问鼎 > 第302章 再见邢青鸞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02章 再见邢青鸞

    第303章 再见邢青鸞
    距离上一次离开光州也不过四个多月,但光州却已经与四个月前截然不同。
    谢梧一行人依然是从江城登岸,然后快马赶往光州。
    光州城外的码头边,往日里繁华喧闹却太平的景象荡然无存。码头上多了许多拖家带口的外地人,光州城外也有无数衣衫襤褸的人们排著队想要进城。
    不知是因为这些逃难的百姓,还是为了抵防秦牧的叛军,光州城楼上的守卫比从前多了一倍,城门口也都佇立著披甲持械的守卫。
    水面上一艘外观素雅的画舫静静地飘著,不远处一艘小船飞快地驶来,船头站著两个妙龄女子。
    为首的女子脸上带著一张精致的淡金色面具,一袭紫衣衬得身形纤细绰约。虽然看不清容貌,但只看那身形就让人觉得这少女非同凡响。
    她身后跟著的少女则一身藏蓝色绣衣衫,头上戴著宝石瓔珞额饰,胸前腕间都带著崭刻华丽纹的银质项圈手鐲。脚踩皮靴,腰间还掛著一串银铃,举手投足之间便叮噹作响十分悦耳。这样的装扮,一看便知道不是中原人,四周投来的目光不由多了几分谨慎。
    在码头討生活的人消息都广,乱七八糟不知真假的传闻听过不少。自然也听说过湘西及南中南詔一带那些所谓的蛊女,毒婆,巫师的传闻。
    这样装扮异常的女子,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小船在画舫旁边停下,两个少女飞身登上了画舫。
    画舫里,邢青鸞笑吟吟地迎了出来。
    “属下邢青鸞,见过小姐。”
    谢梧取下脸上的面具,含笑看向邢青鸞道:“青鸞,许久不见,这段时间辛苦了。”
    邢青鸞眉宇间有几分疲惫之色,却少了几分原本的鬱气。她笑道:“不过是属下分內之事,说什么辛苦?倒是小姐今年各地来去奔波,才是当真辛苦了。”
    唐棠从谢梧身后探出头来,朝邢青鸞做了个鬼脸,“邢姐姐,你怎么不跟我打招呼?”
    邢青鸞故作惊讶地道:“这个……唐棠你怎么来了?你被小姐挡住了我没瞧见,实在是对不住。”
    唐棠气得直跺脚,“你又说我矮!”
    邢青鸞和谢梧对视一眼,两人齐齐笑出声来。
    唐棠在蜀中的女子里其实不算矮,但谢梧和邢青鸞,包括还在蜀中的桑嫣然九月冬凛都是属於身形高挑纤细的。能跟她比身高的,也就只剩下六月了。
    唐棠轻哼一声,邢青鸞上前拉著她的手笑道:“好啦,我向唐棠姑娘赔礼好不好?我让人准备了你光州最有名的糕点,要不要去尝尝?”
    唐棠闻言立刻將方才的事情拋到脑后,欢呼一声朝邢青鸞指的临窗隔间而去了。
    身后两人看著她笑了笑,邢青鸞才回头对谢梧道:“小姐,咱们楼上说话。”
    谢梧点点头,跟著邢青鸞一道上了画舫二楼。
    这艘画舫不大,二楼便只有一个房间。房间四面有窗,外面还有一片甲板露台可以作为赏景透气之处。
    谢梧在靠码头一侧的窗口坐了下来,邢青鸞从旁边的柜子里取出一摞卷宗和几封信过来,放到了谢梧跟前。
    “这些都是这几日潁州方面送来的消息。”邢青鸞道:“京城那边朝廷派了定国將军为主帅,英国公府世子谢奐为副將,率领十万兵马前来潁州平叛。大军十日前夺回了沈丘,正与叛军对峙。”
    谢梧翻看著桌上的卷宗和信函,一边问道:“我看往光州而来的难民依然络绎不绝,朝廷的攻势不顺利?”
    邢青鸞有些无奈地苦笑道:“小姐这些天想必一直在赶路,书信接收不便,有些消息错过了。今秋冀南、鲁中一带几乎绝收,青州的叛军再起,发展得比年初更快隱隱有燎原之势。不久前传闻他们已经与秦牧结盟,甚至传出青州叛军有意奉秦牧为主的消息。”
    谢梧皱眉道:“如今青州叛军的首领是谁?这是也想要博一份从龙之功?”
    邢青鸞道:“年初的时候叛军首领被朝廷斩杀,如今这个首领好像是原本首领的麾下的將领,姓徐,叫徐克安。但这人之前的消息查不到,只知道他跟起兵之后才跟前任首领结义为兄弟。大约三十出头模样,念过书,颇有几分智谋。”
    谢梧也翻到了关於青州叛军首领的卷宗,跟邢青鸞所说的相差无几。
    “一个横空出世的人物,却能够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內掌握近近十万青州叛军,这样的人……当真是被埋没的草莽英雄么?”谢梧沉吟著道:“他有如此实力,却甘愿奉秦牧为主。是当真看好秦牧的未来想要博一份从龙之功,还是……”
    谢梧突然顿住,良久没有说话。
    邢青鸞不解地看向她,“小姐?”
    谢梧回过神来,手指摩挲著卷宗的纸张,道:“我只是……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冀南……清河崔氏便在冀州,距离受灾的地方並不遥远,距离叛乱的青州也不远。年初时还可说叛乱规模尚小不足为惧,但如今……清河崔氏也全无反应么?”
    邢青鸞轻嘆了口气道:“这些世家俱是修筑著高堡深墙,家中的僕役护卫还有名下的民夫,只怕也不输朝廷的一个正经卫所了。即便是叛军,也未必敢招惹他们。”
    “我们得到的消息,崔家与当地官府合作,加强了清河本地的护卫。也收留了一些逃难过去的百姓,別的就没有什么消息了。”
    清河崔氏內部的消息並不容易打听,他们能得到的大都也只是一些公开的消息。
    邢青鸞看向谢梧,“小姐可是觉得有什么不妥?”
    谢梧摇头道:“没什么,我只是突然想起罢了。崔家也算是冀州的地头蛇,如果青州叛乱蔓延到冀州,对他们也没什么好处。只是有些奇怪,他们竟然能如此淡定。”
    邢青鸞道:“崔家歷经数朝绵延千年,也就是在本朝才渐渐有些衰落的跡象,但即便如此太祖开国之时也不敢对他们如何。就算真的天下大乱,他们还不是该怎么过怎么过?他们有什么可著急的?”
    谢梧道:“你说得对,眼下我们还是要关注淮南的情况。九天会可是已经全部撤出了?”
    邢青鸞正色道:“接到小姐的命令,我便传信让各处都撤了,只留下了探听消息的线人。小姐放心,此番我们损失都在可控范围內。”
    “那就好。”谢梧点点头很是满意,“此番战乱必定会截断江南往北方运送粮草的路线,今年冬天北方的粮价恐怕不会低。”
    邢青鸞眉梢微挑,道:“听闻小姐从南洋运回了不少粮食存放在泉州,咱们若是能將这些粮食运到北方,想来也是可以大赚一笔的。”
    谢梧抬头看了她一眼,道:“只是这点乱象,还不足以扰乱整个北方的粮价。即便真的运过去,也赚不了多少钱。更何况,这批粮食我另有用处。”
    邢青鸞有些遗憾,轻嘆了口气道:“我就知道,小姐定是又心软,想要將那些粮食给那些难民吃。”
    谢梧笑睨著她,道:“少阴阳怪气,那些粮食无论走淮河北上还是直接走海路,一路上都是別人眼中的肉,就算不被强扣也得大出血。若为了赚钱强行拔高价格,不过是平白被人扣上个奸商的名声,何苦为了那点钱让人咒骂九天会?”
    “我们在江南的生意不是一直被六合会压著么?有了这批粮食说不定正好可以打开局面。”谢梧道。
    邢青鸞转念一想,觉得谢梧所说也不是全无道理。
    “也对,还是小姐深谋远虑,早早从南洋买了那么多粮食回来。”南洋许多地方粮食一年三熟,而且地广人稀。小姐不仅去那里买粮食,还在那里买了许多土地自己种植粮食。若不是中间隔著个南詔又路途崎嶇,那些粮食被运回蜀中更方便。
    不过蜀中素来有天府之称,这几年风调雨顺,倒也用不著外来的粮食。
    太多的外来粮食衝击,对普通农民並非什么好事,甚至有可能会彻底衝垮蜀中的农业。
    虽然九天会和申家都是以蚕桑丝绸起家,但谢梧却並没有竭力发展种桑养蚕。这不仅是为了维持丝绸的价格,也是为了稳定住蜀中的农业,毕竟桑叶和丝绸是填不饱肚子的。
    这个时代天气,运输,时局,每一项都会对百姓民生造成致命的打击。谢梧不想某一天突然发现,整个蜀中满地桑树丝绸,结果拿著银子却买不来米。
    谢梧揉了揉眉心,道:“什么深谋远虑,前两年在吕宋开荒的地方出来的粮食。那边用不了那么多粮食,若是再运往更远一些的地方也没什么意思。去年听老人说这两年中原的气候恐怕不太好,正好有回来的空船就让人运回来了,以备不时之需。年初青州各地放的就是这些粮食,可惜……这种大范围的灾祸,没有官府配合也只是杯水车薪。”
    没有官府配合,不仅粮食是杯水车薪,就连想要安稳放粮都难。
    邢青鸞也轻嘆了口气,她並非真的铁石心肠,这段时间她也看到不少从潁州跑过来的难民,也曾暗地里让人施粥救急。
    但面对著那么多汹涌而来的百姓,她只感觉到深深地无力。
    谢梧道:“让撤到江南的人准备著,这段时间六合会恐怕日子不好过,也没有功夫跟咱们鉤心斗角。若是灾民到了江南,儘量设法安置。”
    邢青鸞明白谢梧的意思,这不仅是救灾民,更是趁机扩张九天会在江南的势力和名声。
    “儘量不要与本地势力起衝突,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避让一些,江南那些繁华地区一时挤不进去不必勉强,儘量离泉州近一些。”
    邢青鸞轻声应是,突然像是想起什么笑道:“说起六合会,他们最近的日子確实不好过。小姐想必还没收到消息,几天前秦牧抄了九天会在淮南的好些据点。就连光州这边……”
    邢青鸞低声道:“钱洪山身边的消息,秦牧派人来找了钱洪山,被他给暂时应付过去了。如今六合会內部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想要投靠秦牧,一派依然跟隨朱无妄效忠朝廷。”
    “几个月不见,秦牧倒是出息了。”谢梧淡淡道:“对了,天问先生可有消息?”
    邢青鸞道:“属下听从小姐的吩咐,一直让人暗中注意著天问先生的动向。天问先生这几个月在江南各地游歷,上个月又去了江西,如今在黎阳书院。”
    谢梧心中稍安,老师没有回青州就好。
    算起来她也有许久没有见过老师了,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谢梧没有再说话,侧首看向窗外依然很是喧闹的河边。
    一个青年走到门口,恭敬地道:“邢管事,刚刚收到消息,昨天上午沈丘再次被叛军夺回,朝廷兵马被迫后撤二十里。驻守阜南的叛军已经渡河夺取蓼城,往光州而来了!”
    邢青鸞闻言也不由得一惊,道:“叛军不是一路往东吗?怎么突然就回头要打光州了?还有朝廷……朝廷十万大军在干什么?竟然就这么败了?”
    旁边谢梧回头道:“看来,青州叛军確实已经投靠秦牧了,至少……双方已经联合了。秦牧和周兆戎暂时不用担心东边,自然是要回头攻打光州了。光州虽小,但一旦拿下,南下可取江城,往西可夺取信阳,然后一路北上直入京城。”
    邢青鸞有些担忧,“若当真被叛军攻下光州,咱们该如何是好?”
    谢梧问道:“叛军现在在哪里?”
    门口的青年回道:“刚出蓼城,路上若是顺利最多四五天便可到达光州。”
    谢梧想了想道:“没那么快,叛军既然选择渡河打下蓼城,下一步就应该攻打商城,然后才是光州。”
    “朝廷十几万兵马都输了,地方那些驻军能有什么用?”邢青鸞道:“恐怕也挡不了多久。”
    谢梧安抚地拍拍她的肩膀,轻声道:“別担心,再看看。让人打探清楚沈丘那边到底是怎么回事,定国將军麾下十多万兵马,怎么会那么快就输了。即便输了沈丘这一仗,重振兵马之后定然还要继续平定叛军的。”
    邢青鸞对门口的人打了个手势,那青年这才微微躬身领命而去。
    谢梧柔声道:“青鸞,咱们是商人。若是战事当真不好,大不了先撤回蜀中便是。”
    邢青鸞有些鬱闷,“我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想到这几个月辛苦白费,就……”
    谢梧也只得轻嘆了口气,“世事无常,我们又能如何?”
    邢青鸞也只得跟著嘆气。
    是啊,世事无常,她们又能如何?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