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武侠小说 > 泼刀行 > 第739章 阴谋初显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39章 阴谋初显

    第739章 阴谋初显
    京城西,江米巷尽头。
    “忘忧居”酒馆内,灯火昏黄。
    窗外细雨飘洒,屋檐下挂着几串干辣椒,店内弥漫着烧酒的辛辣和卤肉的香味。
    蒯大有和孔尚昭对坐角落,桌上摆着一碟生米、半壶散酒,以及卤牛肉和肘子。
    蒯大有满脸胡茬,眼带血丝,重重将酒碗一顿,酒浆溅出,溅湿了衣襟。
    他啐了一口:“狗娘养的赵清虚!只差一步啊,尚昭兄,那桃都山木就到了手!早知如此,直接去刑场就行,干嘛费这功夫。”
    孔尚昭低头抿酒,手指摩挲着碗沿。
    他身上还穿着那件洗白了的儒衫,没有搭话,明显在走神。
    正所谓生死之交,经历一场劫难后,林胖子三人倒成了朋友,偶尔便会聚在一起喝酒。
    蒯大有佩服孔尚昭学识,因此走得更近。
    见孔尚昭如此模样,蒯大有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孔兄,从九门阴墟回来,你就魂不守舍。之前在房里,我见你抄录《漕河沿革考》时笔都抖了。”
    “有啥烦心事,说出来,咱俩这交情,还藏着掖着?”
    孔尚昭长叹一声,推开酒碗,眼中泛起血丝:“大有,不是我不说,只是这牢笼……我真受够了。”
    他环顾四周,见小店内只剩他们这一桌,就连掌柜的都去了后厨打瞌睡,便低声诉苦道:“都尉司小院,比这强不了几分。整日在那逼仄角落里,替人录证词、查案卷,活似台给人立功的机器。”
    “前阵子我费劲心思查到一些妖祀线索,可功劳薄上最后落款的,却是那几个宗人府的黄袍术士!”
    “我不过一纸片,人前点头哈腰,回屋对枯灯长夜!”
    蒯大有正要劝慰,孔尚昭突地攥拳,声音沙哑:“我想走,大有!像十二元辰那些人,纵横江湖,游历南北,那才叫人生!”
    “可……可我走不得!”
    “有什么走不得?”
    蒯大有白了一眼,“腿长在你身上,难不成从都尉司离职都不成?我早就说过,公门之中深似海,并非久留之地。”
    “不过,跟十二元辰也不是什么好主意,瞧瞧那帮人招惹的都是什么强敌,你这小身板,跟着迟早送命!”
    “总之都尉司绝不是什么好地方,早点离开为妙。”
    “哪有那么轻松。”
    孔尚昭声音低下去,满是愧色,“你也知道,当初得罪曲阜嫡房,若非罗明子大人周旋,我早被家族逐出宗祠,沦为流民,说不定已经丢命。”
    “大人亲口应了我:‘尚昭,安心京城,汝家之祸吾当平之。’我若一走,岂不成了背信弃义之鼠辈?这京城的院墙,比天牢还厚啊!”
    蒯大有听得眼中一亮,拍案大笑,震得碗碟直晃:“就为这事?好你个书呆子,绕了半天圈!”
    他抓起酒壶,给孔尚昭满上,嘴角一咧,露出一丝狡黠,“罗大人守诺,你守义,这都不假。但咱就不能‘借风使船’?”
    孔尚昭一愣,“怎么说?”
    蒯大有将酒一饮而尽后笑道:“十二元辰那帮人,如今是都尉司的常客——蒸汽机案、东瀛妖乱,哪桩大案都跟他们有关。”
    “明儿你寻个由头,到案牍库放风,就说漕河新现了‘鬼傩面’,或与桃都山木失窃有关,都尉司必请十二元辰出马!”
    “到时我再找人假意上报:案子牵涉古图经,非你孔尚昭这等古籍通不能解!”
    “还能弄点‘样’,比如在交接时‘遗失’几张关键符令,或让妖人佯袭,逼你随队出京——案子半途,你不就能顺理成章跟了李衍?既保了颜面,又遂了心愿!”
    孔尚昭怔住,酒气上涌,双颊泛红:
    “这……这不诓罗大人么?”
    蒯大有正要详说,酒馆木门“吱呀”撞开,林胖子裹着身湿气冲进来,将油纸伞抖落后放在旁边,“晦气!东城查船料,又碰壁了,亏你俩在这躲清闲!”
    他拍去袖上雨水,一屁股坐下,也不客套,端起孔尚昭的碗就灌。
    蒯大有眼睛一动,转向林胖子:“正巧你来,我实在忍不了这傻书生,跟我一起劝劝他…”
    说着,将方才的事讲述了一番。
    林胖子沉思了一下,摇头道:“这方法不妥。”
    “都尉司什么地方,你们这点小手段,人家一眼就能看出来,到时翻了脸,往日情分都不好使。倒是我这边有件事,要请你们帮忙。”
    “我林家虽是江浙大族,但海运兴起,朝廷开海税重,出海船队又遭了难,加上倭寇入侵劫掠,损失惨重,如今族中情况很不好。”
    “我虽不喜沾染这些,但也不忍父亲愁白了头,所以要想办法帮族中度过此劫。”
    说着,转身紧盯蒯大有:“大有兄,你懂玄工,能炼水火灵器。可愿帮我?寻灵木作船骨,古籍载上古有诸多灵木,可承罡煞二炁,若能寻得,船可劈浪如神,穿过那些险域。”
    “好说!”
    蒯大有豪爽地一拍胸膛,“但有一件事,寻常灵木耐不住远洋风浪,必须找到好料,咱们熟归熟,但我不能砸了自己招牌。”
    林胖子苦笑道:“我找桃都山木,便是为此事,可惜…”
    听得二人言语,孔尚昭若有所思,从怀中摸出怀中半卷《山海图考》,页角焦黄,低声念道:“这孤本《海陵广记》上提过‘渤海虬木通九渊’,好像就在金陵那边。”
    “哦?!”
    林胖子眼睛一亮,微笑道:“孔兄,你放心,此事交给我办,既能让你脱离苦海,又能名正言顺!”
    …………
    皇帝萧启玄的决心,如山倾海啸。
    赵无咎走后不足半日,一道朱红烫金的密令便如雷霆般传至户部与内廷太仓库,顷刻间,整个京畿的资源都开始向乾坤书院倾斜。
    承天门至书院的大道上,前所未有的车马如龙。
    沉重的木轮碾过青石板,发出持续的闷响。押运的并非寻常货物,皆以厚毡覆盖,由身披铁甲、眼神锐利的京营精兵护卫。
    一辆六匹健马拉动的特制厢车缓缓驶入书院侧门,数十名赤膊大汉齐声吆喝着,小心翼翼地将一块蒙着油布的巨大物件卸下。
    油布揭开,赫然是一整块水缸大小、色泽乌沉如墨却又隐隐泛着金丝的异石。
    这是岭南新发现的镇海石精,刀剑难伤,水火不侵,更可贵的是蕴含一丝先天水炁,是雕琢神像基座的顶级宝材。
    另一队人马则押送着一个个用紫檀木匣盛放的奇珍。
    匣子打开,氤氲之气弥漫。
    产自西域昆仑雪山深处、凝结千年寒冰之华的羊脂白玉;川蜀雷火岩层下淬炼千载形成的“云雷晶”;辽东老坑采出的整块温润碧玉……
    件件都价值连城,此刻却被毫不吝啬地运抵此处。
    这些东西,都是难得的天地灵宝。
    每一件,都可能沾染着不少人的鲜血,价值连城,但此刻却要作为寻常材料,化作塑造“燧轮真君”躯体的骨肉筋膜。
    书院原本还算空旷的库区瞬间被填满,各类奇珍异宝堆积如山,负责清点入库的严九龄看得头皮发麻。
    这已不是简单的奢侈,而是倾举国之力,只为了在后天子时之前,将那座寄托着人道变革之重器、牵引着大罗法界目光的神像锻造出来。
    压力,如山般压在元丰和严九龄肩头,也弥散在整个书院的每一寸空气里。
    赵无咎那句“不惜一切代价”犹在耳边。
    而时间,只剩下两天两夜。
    铸炉所在的工坊核心区域,炉火昼夜不熄,温度高得骇人。
    墨门宗师陶逢春已经一日一夜未曾阖眼,那身刀劈斧凿般的腱子肉也显露出一丝疲惫的松弛,但那双精光四射的眼睛,却比任何时候都要锐利,仿佛燃着两团精魂之火。
    “动作麻利点!玄工、经义两科的小崽子们,把你们昨天学的三才嵌合法阵纹路给老子在模具上标清楚!错一毫厘,耽搁了神像定型,老子打断你们的腿!”陶逢春的咆哮混在震耳欲聋的打铁声中,铿锵有力。
    他知道这神像的意义。
    如果锻造成功,那便是青史留名。
    哪怕是因此力竭而死,这辈子也值了。
    无数匠人穿梭奔忙,个个灰头土脸,汗水浸透衣衫又被高温烤干,留下白色的盐渍。
    来自天工院、五军都督府将作监、甚至南方各大船厂的最顶尖匠师被临时征调汇集于此。
    往日里这些眼高于顶、门户之见甚深的名匠们,此刻却不得不放下身段,在陶逢春的统筹下拧成一股绳。
    争执、怒骂不可避免,但效率却也是平日里难以企及。
    神像主体已经基本定型,采用的是一种奇特的“千锻熔金骨”技艺,以特制合金为骨架,以稀有的“云母胶”混合精炼五金粉末填充塑型,最后再嵌入玄功科弟子精心雕琢的法宝组件。
    重中之重,便是神像的“装脏”仪式。
    寻常神像装脏,不过是放置经卷、五谷、金银、象征五脏的丝绸等物,祈求神明归位。
    然而“燧轮真君”的诞生,其意义远超寻常俗神。
    其本质是将那台原始蒸汽机核心,嵌入神像腹中,作为沟通人道革新意志与天地罡煞二炁的中枢!
    这核心本就不小,且用了鲁班秘法,将里面未知的神奇灵材包裹,一旦拆解就会损毁。
    元丰已通过秘法,大概知道了里面宝贝物性。
    能够驱使阴阳罡煞二炁的蒸汽机,这才是书院和墨门最高机密,知道的不过三人,根本不会对外泄露。
    李衍站在工坊高处临时架起的木廊上,俯视着下方热火朝天却又秩序井然的景象。
    他眉头紧锁,面色凝重看向周围。
    虽然有这么多人马看守,甚至有宗师霍胤坐镇,但他始终有些不安,心中似乎有股挥之不去的寒意。
    天官任务要求守护神像直至稳固。
    若有人图谋此物,必然只能趁着这段时间,等神像锻造成功,送入社稷庙开光供奉,就连太玄正教也无可奈何。
    远处忙碌的工匠中,一名老者抬头迅速瞥了他一眼,便又低下头来,端着几个盒子,向库房方向走去。
    他须发皆白、身形干瘦有些佝偻。
    虽貌不惊人,但来头却不小。
    他叫鲁承业,是五军都督府将作监的老供奉,也是当世顶尖的木艺大师,尤其擅长处理蕴含灵性的古木奇材。
    书院成立,他也是被特聘而来的大匠。
    虽比不上陶逢春,但也名声显赫。
    来到库房,这里看管更加严密。
    不仅有霍胤亲自挑选指派的神拳门高手,还有几名内廷供奉,全是阴恻恻的老太监,脸色苍白如纸。
    只是站在那里,眼神就让人寒意大冒。
    鲁承业经常往来,自然不会被为难。
    轰隆隆~
    厚重的玄铁大门缓缓推开一角,一股混杂着檀香、金属锐气和各种灵材异宝特有味道的气息涌出。
    “鲁大师,你可来了!”
    正在清点的严九龄看到,连忙快步走来,无奈道:“朝廷送来的宝贝太多,那些能用,那些不能用,都要登记造册,用不着的还要送回。”
    “很多东西,就连憋宝人都认不得,还得看您。”
    “严大人客气了。”
    鲁承业木讷地点了点头,随后来到成堆的宝贝前,挨个进行检查,眼神专注,布满老茧的手指微微发颤。
    “此物是海精髓,从内库来的吧,老夫记得是陛下大寿时,胶东那边送来的贺礼,东西是好,但却用不上…”
    “此物是金石木,看到上面的玉化虫没,都是蛮荒时代的异虫留存,可以留下,送到陶大师那边…”
    “鲁大师果然见多识广!”
    他挨个挑选,引得众人连连称赞。
    终于,走到这批顶级灵木的末尾,那里单独摆放着一根约三尺长、碗口粗的焦黑色古木。
    这木头乍看不起眼,仿佛被雷电或烈火严重焚毁,纹理扭曲断裂,表面甚至有些炭化剥落。
    混杂在紫玉檀、龙血紫杉这些宝光四溢的灵木中,显得格格不入,仿佛是凑数的次品。
    名单上标注的也很简单:“备用古雷击木”,据说有辟邪引雷之效,被临时征调而来。
    没人留意到,鲁承业的手在拂过这根黑木时,那微不可察的、因极度恐惧而导致的颤抖。
    更没人察觉到,当他的指尖触碰到那漆黑、焦裂的木皮时,一股冰寒彻骨、却又带着疯狂亵渎气息的邪念,顺着他的指尖,猛地刺入他的识海。
    “爷爷,爷爷,救我…”
    女童的声音在他脑海响起。
    鲁承业眼中闪过一丝痛苦,却面色平静道:“此物能用,老夫待会带走,作为神君腰扣…”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