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都市小说 > 四合院:从驾驶员开始 > 第781章 毫厘之争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81章 毫厘之争

    第781章 毫厘之争
    图纸和数据都已齐备,制作全新高精度齿轮组的重任,毫无悬念地落在了厂里技术顶尖的八级钳工肩上。
    而这个人选非易中海莫属。
    凌工将一迭图纸和详尽的工艺要求,严肃要求易中海:“易工,接下来就麻烦你了。”
    “磨床能不能重新转起来,可就看你做的工件了。”
    易中海拿起图纸,其上密密麻麻的数据要求,还有令人咋舌的精度。
    图纸最显眼的位置,用醒目的红笔重重圈出几处关键尺寸要求:
    齿形轮廓公差:±0.005mm
    齿向误差:≤0.007mm
    “嘶——”
    饶是易中海在钳工行当里摸爬滚打了一辈子,历经无数风浪,见识过各种高难工件,此刻也忍不住倒抽一口冷气。
    这难度,比他考核八级工时的试件还要苛刻几分。
    “凌工,这活儿是真不好干。”
    “不好干也得干,这是咱们轧钢厂的大事,无论如何都要做到!”凌工不容置喙道。
    别人会给他这位八级工三分面子,可凌工这等工程师可就未必。
    最让他难受的事,他竟然是帮李开朗做的!
    “做好后,小李回来检查是否合格,一旦不合格,就重新做,这批工件务必要保证精度,宁缺毋滥!”
    凌工话都说到这了,易中海也没偷奸耍滑。
    李开朗一言不发,却是一直微笑地看着他。
    这更让易中海心里难受,这才多久,李开朗就站在他头上了。
    无可奈何,易中海只能认命:“好的,不过材料呢?图纸要求的特种合金钢,厂里库房未必有存货。”
    “已经协调了,”凌工接过话,语气不容置疑,“从兄弟厂调拨的料坯,一会就到。”
    “易工,能不能修好机器,可就全指望你了!其他事情都可以放一放,专心在这个事上。”
    凌工的手重重拍在易中海的肩上。
    一旁的郭大撇子闻言,也是连忙道:“放心凌工,这几天我就不给易工安排其他工作。”
    将命令下达后,凌工便和李开朗一起离开。
    两人一走,车间高级工不免好奇地凑上前问问怎么个情况。
    “去去去,该干嘛干嘛!这可是凌工亲自吩咐的事,瞎打听什么!”郭大撇子呵斥道。
    高级工们不得已打消念头。
    毕竟他们大多涉及过保密事件,知道有些事不要瞎打听。
    秦淮茹等一个院子的,看到李开朗竟然也能跟着凌工过来,命令易工做事。
    虽然不是他命令的,但也不得不感叹两句。
    易中海的高大形象在此刻又破灭了三分。
    “还是上大学的好啊,这才多久,就能跟着凌工吩咐一大爷了。”
    “是啊,咱们再厉害,也不过是跟一大爷平起平坐,哪能命令他做事!”
    秦淮茹双眼神采奕奕地盯着李开朗的背影,直到离去。
    “如果当初我能嫁给他就好了。”
    秦淮茹见到那场景,心里自然是掀起波澜。
    她得在易中海的庇护下才能在车间‘生活’,而李开朗却能命令易中海。
    二者差距天差地别。
    言归正传。
    任务下达,易中海周遭都被划为特级加工区。
    无事不可打扰,也不可触碰他的钳工台及其台上的工具。
    不到一个小时,一批特种合金钢坯料送到了钳工车间。
    料是好料,但硬度极高,加工难度大。
    易中海亲手上阵!
    本来他是想找个得力徒弟过来打下手,可惜没有!
    收拾一下心情,易中海立马投入战斗
    划线、粗铣.一系列步骤他做的一丝不苟。
    粗加工完毕,进入最考验手上功夫的精修环节——刮研基面。
    易中海凝神静气,身体微微前倾,十分耐心地推刮。
    终于,感到刮的差不多,易中海拿去检测。
    “竟然差这么多!”
    超过了要求,刮多了7丝,这块材料没法用了。
    见此,易中海也不气馁,深呼吸接着重新来。
    第二次尝试,易中海拿出了压箱底的本事。
    他不再迷信手感,开始用上了仪器辅助,每一刀下去都精确计算吃刀量。
    这一次,终于是达到了要求。
    “呼~”易中海长舒一口气,不由地稍稍感慨一句:“手艺还是没生疏!”
    不过这样的工件,还有十几个。
    光这一个就费了一两个钟,之后有的忙了。
    这还是得保证不出错的情况,而这还没完。
    只不过是材料达到进行下一步基础。
    李开朗要的是做好的齿轮组工件,而不是一块达到要求的材料。
    顿时,刚才的情绪如同兜头一盆冰水!
    一连两天下来,易中海总算是完成了所需齿轮组的材料,甚至还多做了几个。
    生怕接下来做坏了几个,还得重新来做。
    接下来便是车削出齿轮。
    滚齿机发出持续而低沉的轰鸣。
    易中海亲自校对滚刀,调整挂轮,而后才开始车削。
    每一刀切削下去,他都尽可能确保万无一失。
    在这其中,自然也是车坏了几个,幸好他有备份。
    滚齿完成,齿面虽初具形状,但仍留有细微的刀痕和毛刺。
    接下来是更精细的工序——剃齿和珩磨。
    剃齿机旁,易中海屏住呼吸,用特制的剃齿刀沿着齿廓,一丝丝地“刮”掉多余的材料,修正着微观的齿形误差和齿向误差。
    珩磨则是用含有极细金刚石磨料的珩磨轮,目标是实现镜面般的光洁度和完美的啮合曲线。
    这个过程枯燥至极,重复了千遍万遍,却又要求操作者保持极致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易中海一做就是连续数小时,手臂长时间保持近乎僵直的姿势,只有指尖在极其细微地调整着控制杆的力道。
    车间的人都走了,甚至天都黑了,徒留他一个人。
    在易中海连续奋战了五个昼夜,耗尽了几乎所有的体力与心神后,总算是完成任务。
    易中海几乎以车间为家,吃饭是徒弟从食堂打来在机器旁匆匆扒几口,困极了就在钳工台旁的长椅上和衣打个盹。
    高强度、高精度的持续劳作,让他整个人肉眼可见地瘦了一圈。
    眼窝深陷,颧骨突出,有些白的头发似乎又添了几根白发。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是按要求制作出来齿轮组。
    当即,郭大撇子让七级工去一一检测。
    七级工一丝不苟地测量着齿距累积误差、齿形误差、齿向误差.
    另外有人在一旁同步记录着数据。
    “怎么样?合规不?”
    记录员重重地点头:“都合格了,都在误差范围之内!”
    “好!好!”
    顿时,整个车间的工人们忍不住欢呼起来。
    这5天,易中海的辛苦大家都看在眼里。
    “皇天不负有心人!总算是成了!”
    “快!赶紧去通知技术科的人过来验收!”
    而另一边。
    李开朗这几天,倒是稍微悠哉了点。
    这几天他也是想好了之后该怎么做。
    首先是‘人设’问题。
    想法上,高精度磨床的问题不少,他打算就把齿轮组按上,就算暂且完成。
    至于其他问题,等以后出了问题,再去处理。
    这样自己就不会显得特别突兀,反倒是一次次解决中,凸显自己的才能。
    既不太过突兀,又能稳健地收获,才是他想要的。
    行动上,他这几天出入车间,和师傅们讨论磨床的问题,还时不时地找凌工请教。
    他这种专业、务实、好学的态度,逐渐赢得了车间上下不少人的好感。
    人们私下议论:“这小李技术员,不像有些学生娃眼高手低,是真干事的!”
    “你看人家那笔记记得,比老技术员都细!”
    “凌工眼光毒啊,捞到个宝贝。”
    而孙主任几乎把李开朗的需求排在了车间工作的第一位。
    “小王,你今天就跟着李技术员,他需要什么,你就去协调什么!”
    “下午的班前会强调,任何人不得干扰李技术员的工作!”
    孙主任心里明镜似的,这台磨床修好了,是他这个车间主任最大的政绩,生产压力也能大大缓解。
    接着便是看资料。
    每天必定抽出几个小时“钉”在资料上,看着历次的维修记录。
    在自己笔记上不停地写写画画,装作认真分析、记录的样子。
    凌工偶尔来视察,总能看到李开朗如此“废寝忘食”地钻研资料,试图从根源上查找问题。
    并且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心中对他的那份满意和期待更是与日俱增。
    他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但李开朗展现出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性思维,似乎比他当年还要强上几分。
    这“初生牛犊”,不仅敢干,更在思考!
    这种既务实又深究的态度,太对他的胃口了。
    最后,李开朗自然是不忘去看看磨床。
    之后要去安装齿轮组,怎么着也得把磨床稍稍清理一番。
    将齿轮组的部件都拆卸下来,进行彻底清洗。
    抽空,李开朗接着用维修面板详细地检查了磨床。
    大问题就那么几个,小问题虽然不少,但也不影响使用。
    “现在就等着易中海把齿轮组做好送过来了。”
    李开朗检查完,就悠哉休息2天。
    很快,凌工、孙主任和李开朗等人都齐聚车间。
    郭大撇子将测量报告交给凌工。
    “凌工,幸不辱命。都达标了,有的地方还富余点。”
    凌工仔细地翻阅着报告,看着每一项合格的数据,也不禁高兴起来。
    “好!易工,干的漂亮!辛苦你了!”
    孙主任更是激动地搓着手:“太好了!易师傅,您可是立了大功了!快,快坐下歇歇!”
    报告看完,但最终还是要看成品如何。
    几人当即便去看所有的成品。
    凌工、孙主任都一一检查确认。
    李开朗也跟着去检查。
    绝大部分的新制齿轮精度符合要求,但还是有那么几个存在3丝的局部误差。
    但好在是多出来的,再重新削减3丝就能用,还有其他齿轮可以替代。
    李开朗仅仅只是皱了皱眉头,也说什么。
    ‘八级工不愧是八级工。’
    虽然易中海的八级工是靠当初的小便宜上来的,但人的本事也是实打实的。
    或许在综合考核上过不去,但起码在动手能力上,易中海的能力不差!
    凌工检查完,最后看向李开朗:“小李,怎么样?这批齿轮组能用吗?”
    被大家盯着看,李开朗点点头:“可以用,易工做的齿轮完全符合要求。”
    孙主任长舒一口气:“太好了!”
    凌工一声令下:“孙主任,组织人手,立刻准备安装!”
    “是!”孙主任应道,立马去车间吆喝工人做好准备。
    “走吧。”凌工先回技术科一趟,叫了几个助理技术员过来帮忙。
    技术科的人带着专门的安装工具和精密测量仪器迅速到位。
    李开朗作为技术指导自然站在了最核心的位置。
    凌工也亲自督阵,显示出对此事的高度重视。
    孙主任则像个大管家,指挥着工人们清理现场,搬开不必要的杂物,确保安装区域光线充足、整洁有序。
    “都利索点啊!把这块地儿都给我清干净,照出人影来!无关的废料全拉走!再加两盏灯!”
    他这番吩咐纯属多余。
    这几天都处理好了,也没什么东西要搬走。
    而易中海完成了齿轮组制作,整个像被抽干了力气。
    一众工人纷纷围在他身旁,说着“易工辛苦了”、“易工真牛”之类的话。
    易中海没有什么表示。
    只是看着自己辛苦做出来的齿轮组被带走,心里突然想看看李开朗到底要怎么做。
    “不行,我得看着我得亲眼看着他是怎么把这东西装上去的”
    便强撑着身子去到精密加工车间。
    凌工、孙主任看到他来,本能的不想让他进来,毕竟这车间也算是保密车间之一。
    不过想到他是做出这齿轮组的人,便也没说什么。
    郭大撇子和其他工人也想过来看看,但都被呵斥离开。
    “小李,人都到齐了,开始吧。”
    “好的!”李开朗点点头。
    制作出了齿轮组,接下来便是安装。
    李开朗毕竟是技术员,当然不用亲自上前动手安装,都是工人们来做这事,他负责指挥。
    也就是重要的地方,或者工人们安装不好,他才会上手。
    磨床已经处理干净,在安装之前又用干净的绸布擦拭,确保没有一丝油污或金属屑残留。
    “小王,你记录一下。”
    “好的,李技术员。”旁边被孙主任指派协助的小王立刻做好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
    “凌工,李工,可以开始了吗?”
    孙主任搓着手,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凌工看向李开朗。
    李开朗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声音沉稳清晰:“可以开始了。”
    “所有人做好准备!”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