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都市小说 > 虎贲郎 > 第589章 积极乐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89章 积极乐观

    第589章 积极乐观
    颍阴城距离许都实在是太近了,满宠前脚受诏后当众挂印免冠出奔向北。
    后脚,这个消息就送到了车骑将军幕府。
    随着吕布率军出走,大量的政务从大将军幕府诸曹转移到刘备这里,刘备也是忙碌不堪。
    夜间吃饭时,刘琰递上帛书:“主公,颍川郡丞满宠奉诏后当众辞官,影响恶劣。”
    刘备闻言一愣,他入朝这段时间也视察过许都周边,对满宠有数面之缘。
    随即就问:“这是何故?我自认不曾怠慢此人。”
    刘琰低声回答:“大将军举用此人为宛都令时,曾严刑拷打……”
    不需要说的太明白,刘备立刻就想起了满宠的丰功伟绩。
    拿什么人开刀不好,非要拿杨彪做仕途起点的垫脚石。
    除非杨彪一系死绝了,那弘农杨氏就不可能让满宠好过!
    这跟弘农杨氏的胸怀无关,但只要弘农杨氏想要做点事情,就必须表现出应有的实力。
    弄死满宠,就成了展示实力的最直接手段。
    满宠的地位越高,直接弄死,越能提现弘农杨氏的影响力。
    一样的,想要与弘农杨氏结盟的话,直接弄死满宠,就成了极好的见面礼。
    此刻刘备不由心情复杂,如果能与弘农杨氏联手,牺牲一个颍川郡丞这样的酷吏也不算什么。
    可让刘备纠结的是,这个酷吏满宠似乎有自己未能察觉的才器与果断,这样的人才就不该随意浪费,理应珍惜使用才对。
    而最纠结的是,还没来得及犯错,满宠自己就跑了。
    刘备患得患失之际,一侧端碗吃饭的简雍放下碗筷,直接说:“主公,满宠自知罪重,今引罪而去,宜公布州郡。”
    “也只能如此了。”
    刘备应答一句,现在说什么都来不及了,也只能安慰自己,这满宠可能就是个普通酷吏,只是胆小而已,才这么快跑了。
    现在只能听简雍的意见,将满宠弃官出走一事定义为畏罪弃官。
    反正朝政或州郡主官更替时,属吏往往主动辞官,有的是识趣,有的则真是畏罪辞官。
    有的时候,主动辞官,就等于任期内的一切糊涂账目一笔勾销。
    能不能再次复起为官,就看你的人脉和手段,但之前只要主动辞官,那任期内的普通罪行就能勾销。
    没办法,现在只能给满宠泼脏水,将对方定义为畏罪弃官,怕公正严明打车骑将军彻查,这才惶恐出逃。
    至于追索满宠……这种事情很不好办。
    吕布的军队还没有撤离干净,颍阴城北还有吕布的殿后军队。
    现在许都附近的任何异常军事调动,都会引发吕布殿后军队的警惕,以及不必要的敌视。
    所以派兵去追捕满宠,很容易与吕布的殿后部队激化矛盾。
    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满宠出走,刘备这里毫无办法。
    至于满宠预见的刘备联合弘农杨氏,并效仿吕赵联合执政的预想……刘备这里还没想这么远,刘备先要壮大自己的车骑将军幕府,等吕布势力撤入雒中后,刘备才能着手考虑新的执政架构。
    就这样,满宠背着畏罪弃官的恶名离开了颍川,跟随吕布撤离的军队,向着雒阳进发。
    没三日,内容类似的新一轮诏书也抵达青州,临淄。
    周瑜抵达青州以来,先是孙策增补数百士兵,联合周瑜部曲,合兵两千人,表拜周瑜为校尉。
    紧接着周瑜牛刀小试清剿附近一股盗匪,孙策又向朝廷表功,表奏周瑜为中郎将。
    就这样,孙坚时期的老将程普还是偏将军,而周瑜旬月间就完成了县令长、校尉、中郎将的身份变迁。
    这让程普身上的偏将军职位变的有些尴尬。
    偏将军、裨将军,往往是区别于正将军而言,哪怕是个杂号将军,那也是正位将军。
    而周瑜的到来,使得孙策的军制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明显的就是偏将军的定位。
    此前,程普作为偏将军可以独领一军,单独执行军务。
    仿佛,程普这位老将是孙策的副将。
    相应的,还有空悬的裨将军,也能吸引很多校尉积极奋斗。
    而现在周瑜的军职急速提升,则说明人与人是不一样,孙坚旧部还是需要立功,一点点来晋升的。
    后将军孙策的总角之交的挚友周瑜,自然不需要那么多的功勋考核,军职、地位随时可以变。
    孙策也是没办法,一边是先父旧部创业元勋,一边是宗室亲族如孙静孙贲与戚族徐琨,他夹在中间虽然不至于为难,可很多时候也不是很称心。
    例如孙贲,就险些如孙香那样撤离脱离他,去追随袁术了。
    所以亲族大将也不一定靠谱,孙策必须寻找另一个能与他相辅相成,可以分兵作战的可靠人选。
    因此,周瑜就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不是孙坚旧部,也不是孙氏亲族或戚族,周瑜个人与孙策集团没有其他复杂的关系,有的只是与孙策本人极好的私交。这种情况下,你不重用周瑜,情理上也说不过去。
    就这样,短短时间内周瑜已经可以随意出入孙策的后将军幕府,参与军机。
    此刻,孙策抓着诏书看了几眼,就交给周瑜说:“公瑾,朝中形势诡变,我心不安。”
    孙策也得出一些结论,朝廷现在的求贤诏书,本身就是一种说明。
    聪明的人自然就清楚许都发生了什么,不聪明的人老实奉诏而行即可。
    满宠能解读出来的信息,孙策多少也能读懂。
    周瑜也是不例外,他翻看诏书,神色微变:“伯符所虑,可是吕赵二贼合流?”
    “正是。”
    孙策正色回答,没有逃避这个问题。
    没想到周瑜呵呵轻笑:“伯符实不必忧虑,吕赵二贼皆生性霸道刚愎。天各一方尚好,若是合流,如两虎相遇,纵然一时平静,其势又岂能长久?”
    周瑜分析之下,孙策也觉得有些道理。自己只考虑到了吕赵二贼强强联合,却忽略了两人的性格矛盾。
    想通这一茬后,孙策整个人都明媚开朗起来;“公瑾所言甚是有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