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沈念VS赵锦!人亡政息还是薪火相传
第311章 沈念vs赵锦!人亡政息还是薪火相传官场之中,宜脸皮厚。
沈念在南京吏部尚书赵锦的门前等了不到半刻钟,便被请入前厅。
还不待赵锦开口。
沈念便率先道:“赵部堂,无须准备酒菜,麻烦府内厨子为我们三人各下一碗清汤面即可。”
赵锦方才知沈念要来吃晚饭后,本想见面后婉拒。
因为他不喜七碟八碗地招待官员那一套,但见沈念的要求不高,当即望向门口的家仆,道:“下三碗剪刀面!”
随后,宾主落座,赵锦命人端上茶水。
“沈阁老,不知此时来老夫家中有何事?若是公事,应在南京守备厅或吏部衙门说,若是私事,老夫与沈阁老并无私交吧!”
赵锦乃是一名非常传统的士大夫官员,外加一心想要致仕,一句客套话都不愿对沈念讲。
沈念微微一笑。
“公私兼办,只能在赵部堂家里说。”沈念摸了摸肚子,道:“待吃完面,咱们再细聊!”
随即。
沈念轻啜一口茶,道:“赵部堂,您在南京数年,应该吃遍了南京美食,可否介绍几样,我们有空也去尝尝!”
赵锦见沈念转口不谈正事,只能顺着他的话聊下去。
于是乎,二人闲聊起来。
从南京美食说到南京天气,从赵锦家的装修说到南京守备厅的装修过于俗气,从今夏百姓的收成说到秦淮河上的红船……
沈念说话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完全不似一些官员,开口必有所暗指或隐喻。
赵锦刚开始聊时,还在猜测沈念到底想说什么,但听多了沈念所问的问题后,确定沈念就是纯粹与他闲聊。
沈念如此做。
是为了让赵锦心中急躁,急于知晓自己寻他作甚。
人在心情急躁的情况下,最容易展露心绪,道出心里话。
……
不多时。
三碗卧着荷包蛋的清水剪刀面端了过来,还附带着一盘麻团。
沈念端起碗,道:“赵部堂,我们便不客气了!”
“不用客气!”赵锦面无表情地说道,他从未见过沈念这种完全不拿自己当外人的官员。
当即,沈念、王嘉、齐虎三人便抱着碗吃了起来。
有什么样的上官,就有什么样的下属。
沈念吃得狼吞虎咽,王嘉与齐虎也都饿了,外加觉得沈念这样做可能有所目的,故而配合着沈念,沈念如何吃,他们便如何吃。
片刻后。
沈念吃饱喝足,又喝了两口茶水,见赵锦已面带焦躁之色,才缓缓开了口。
“赵部堂,我今夜登门拜访,乃是为了两件事。”
“其一,归还赵部堂这份请辞奏疏。”
“非我不愿呈递,而是赵部堂请求致仕的理由不真,赵部堂称自己年老体弱,已不能完成日常公事,但我见到的赵部堂,明明是满面红光,精神抖擞,无任何病态,我不能帮着你欺瞒陛下!”
在沈念说话的同时,王嘉将赵锦的请辞奏疏放到其身边的几案上。
对此,赵锦无话可说。
以病乞修致仕,乃是官员们请辞的常用理由,毕竟有些实话是不能说的。
赵锦没有反驳。
就在他等沈念说第二件事时,沈念突然问道:“赵部堂,冒昧地问一句,你请求致仕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赵锦微微皱眉。
他总不能说,他厌恶当下之新政。
“老夫老了,累了,干不动了!想休息了!”赵锦说道。
“这样如何?待执行完南直隶的裁冗官冗职策,您再致仕!”
赵锦撇嘴看向沈念。
“沈阁老,南京城的部堂官有二十多位,无论是哪一位执行此策,都比老夫更有效率,都比老夫更能让朝廷满意,何必要让我执行呢?”
沈念认真地看向赵锦。
“因为你是南京吏部尚书,整个南京城没有人比你更了解南直隶的官员,并且,南京诸堂官中,我只觉得您处事公允,不偏不倚!”
“其他人,我不相信!”沈念提高了声音说道。
听到此话,赵锦不由得一愣。
他在南京守备厅请辞丝毫不给沈念面子,外加他执行此策甚是缓慢,沈念不可能看不出他排斥执行此策。
然沈念对他竟还有此等评价,让他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
赵锦想了想,道:“沈阁老,老夫真的不行,你还是另选良官吧!第二件事是什么?”
沈念站起身来,看向王嘉与齐虎。
二人立即会意,朝着二人一拱手,然后向门外走去。
赵锦朝着身边的两个仆从摆手,让他们也出去。
很快,房门关闭。
前厅内就剩下赵锦与沈念两人。
沈念看向赵锦。
“第二件事是:我想问一问赵部堂,为何如此厌恶新政?”
赵锦嘴角一颤。
能如此直白地问出这句话,沈念还是头一个。
当下官场,言新政的不是,实为大逆不道,轻则降官,重则罢职。
“赵部堂放心,我若想害你根本无须套这类话,就凭你今早在南京守备厅撂挑子,我就能让朝廷重惩你,烦请赵部堂说实话,不然我今晚就白来了,或许你的话能帮到朝廷、帮到天下黎民呢!”沈念补充说道。
沈念的后半句话让赵锦的脸色陡然变得严肃起来。
他望向沈念真诚的眼神,选择相信后者。
“你猜的没错,老夫确实厌恶新政!老夫厌恶张居正臣权过重,厌恶使得天下官员怨声载道的考成法、清丈田亩、一条鞭法,也厌恶你所言的苦一苦百姓不如苦一苦官员!”
“老夫知晓新政改革的所有策略都是为了强国富民,也知这些策略的本意是好的。但是……过猛!过刚!过直!”
“张居正的一系列措施,皆是法家作风,数年来已积累无数仇怨,一旦张居正致仕或失势,所有的变法之策都会被否定,大明还将会回到原有秩序,当下所有的盛景都将会是昙一现!”
“你莫以为自己能接张居正的位置,也能如他那般力挽狂澜,一旦陛下亲政,你就不可能独揽大权,后面无数代表着官僚、勋贵、地主利益的人会将你拉下来,会否定当下所有的政策,包括现在的裁天下冗官冗职策。”
“那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不过就是骗骗百姓的假话,大明天下之根基不是百姓,而是天下的官僚、勋贵与地主阶层,作为官员之首,若得不到他们的支持,根本无法成事!”
“目前,新政改革的路走错了,你们走的是一条折腾天下官员、勋贵、地主利益,让百姓尝一尝甜头然后日后将会更苦的断头路!”
……
听到这番话,沈念顿时明白赵锦为何厌恶新政了。
在他眼里。
大明所有的新政策略都是逆官僚、勋贵、地主阶层而行,而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张居正这位权力空前的首辅,他一旦离位,这些利益受损者必然反扑。
他猜的很对,张居正身死后,确实是人亡政息。
但有沈念在。
绝对不可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沈念看向赵锦,问道:“那您觉得,当下应该如何改进新政?”
“厚待天下百官,诸多激进之策,缓缓图之,走一条天下官员与百姓都能接受的改革之路。”
简而言之,赵锦之意是当下用力过猛,需要缓一缓。
沈念摇了摇头。
“赵部堂,你觉得当下新政已对官僚、勋贵、地主阶层迫害过深,他们日后必将反扑,但我觉得才刚刚开始!”
“隆庆元年,张阁老便开始布局新政改革,此举不是张阁老想做,而是不得不做,因为田地兼并太厉害,因为国库的钱已经养不起庞大的官员体系与越来越多的宗室!”
“新政最直接的目的,不是要剥削哪个阶层的利益,而是改变朝廷没钱的现状。”
“要让国库充裕,自古以来,都只有五条路可走。”
“其一,出现能使得田亩产量大幅度增加或提高所有人劳动效率的技术(如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等)。”
“其二,外在有巨量财富涌入大明。”
“其三,开战,对外抢掠。”
“其四,新政改革,即抢掠既得利益阶层。”
“其五,加税搜刮普通百姓。”
“第一条路朝廷在走,即提升匠人地位,对各种发明进行奖励;第二条路便是海上贸易;第三条路行不通,此举不符合大明国策。”
“至于第四条路与第五条路,我倾向于第四条路。因为既得利益阶层发展到现在,若再不限制,他们将会把国财全都搬到自家私库,他们会逼得百姓不得不造反。”
……
“我说这些,只为了证明一点:新政改革,抢掠既得利益阶层是救国的最佳途径,缓则必败!”
赵锦很认真地听着。
沈念有些话语用得很新颖,且将当下所有新政策略的目的都说透了。
……
而此刻,在距离前厅大门有五六步的地方。
王嘉、齐虎,还有赵锦的两个仆从都站在那里。
四人听不到屋内到底在说什么,但却能听出沈念的声音越来越大,似乎在吵架。
齐虎看向王嘉。
“里面吵得貌似很凶,不会……不会打起来吧?”
王嘉一脸轻松地摇了摇头。
“应该不会。即使打起来,咱们阁老也不会吃亏!”
听到此话,赵锦的两名仆从顿时慌了,当即就准备贴着门听一听。
唰!
齐虎伸出手臂挡住二人,瞪眼道:“你们想做甚?即使打起来,你们站在这里也不能动,沈阁老是钦差,代表的是皇上!”
两仆从顿时不敢动了,在自己家里被欺负成这样,他们也是很无奈。
……
前厅内。
沈念接着说道:“赵部堂,接下来,咱们聊一聊你所言的张阁老致仕,官僚、勋贵、地主等必将反扑,新政之策将会昙一现的可能性。”
“确实有这种可能,但……我绝对不会让其发生!”
“赵部堂可能是久在南京城,见到的多为暮气沉沉的官员,并不知当下年轻官员的现状。”
“目前很多年轻官员在新政的影响下,已不将‘升官发财’当成唯一的仕途目标了,他们拥有更大的理想。”
“让全天下人都吃饱肚子,并不是我随便说说,并不是自欺欺人,而是真的在倾尽一切去做。”
“裁革天下冗官冗职策,只是一个开始,日后,唯有适合当官的人才有机会当官,日后,唯有以让全天下人都吃饱肚子为目标的官员才有可能被重用……新政的目的是让天下蜕一层皮,培养新的官僚,培养新的勋贵、培养新的地主,这些人必须是追求公正的、体恤民心的、心怀家国的……然后将那些不懂得改变的官僚、勋贵、地主全部打倒……他们是朝廷的敌人,是百姓的敌人……”
“当新的官僚、勋贵、地主的势力大于那些自私自利的官僚、勋贵、地主的势力后,所有好的政策便能形成制度,薪火相传!”
“当然,我无法预言一百年后的大明是什么模样,也无法保证一百年后剥削者的反扑,但我能承诺的是,新政绝对能延续大明国祚,至于延续多少年,靠我们这代人还不够,需要靠着一代代人的共同努力,而我们这一代的任务,是制定标准,制定制度,让所有人知晓,遵循什么规则运行的国家,才能成为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
……
赵锦听得一愣一愣的。
这一刻,他对新政有了新的认识。
在他眼里,忠君爱国这四个字已经很重,已经是一名忠臣贤臣的道德极限。
而沈念所预想的,是改变下一代人,改变整个大明的运行规则,进而建设一个更加有秩序的制度。
沈念眼里的新政,不是以良策惠及大明十年、二十年,而是惠及大明的一代又一代。
这是他不敢想的,也是他从未想过的,这是圣人才会生出的想法。
此时,厅内甚是安静,静得能听到赵锦心脏急促的跳动声。
赵锦思索着沈念的话语,突然意识到:沈念在做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即使失败,也能为后人积累前所未有的经验。
片刻后。
沈念见赵锦回过神来,看向他说道:“赵部堂,你想成为新政的参与者还是旁观者?”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