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都市小说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 第312章 南京裁革策!瑟瑟发抖的南京官场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12章 南京裁革策!瑟瑟发抖的南京官场

    第312章 南京裁革策!瑟瑟发抖的南京官场
    “是……是……老夫狭隘了?”南京吏部尚书赵锦喃喃说道。
    经由沈念的一番解释,他才意识到自己对新政的理解产生了巨大偏差。
    他小看了新政的规模,小瞧了沈念的眼光,他本以为新政改革即将完成,哪曾想目前才刚刚开始。
    这位三十一岁的年轻阁臣。
    心中所想,是将大明的官僚、勋贵、地主阶层彻底整治一番,是要重构大明的阶层秩序。
    此举,可能失败,但成则名留青史。
    这个诱惑,他亦抵不住。
    此刻,赵锦终于明白对方为何要不断苦一苦官员,为何敢定下“让全天下百姓吃饱肚子”的目标。
    赵锦缓了缓,看向沈念,郑重拱手道:“老夫愿成为新政的参与者!”
    沈念顿时大喜。
    “赵部堂,你最了解南直隶官场,接下来,你来拟定裁革之策,你的决定,我一律同意,有阻碍执行者,我来搞定!”
    听到此话,赵锦的双眼顿时湿润起来。
    沈念的无条件信任让他感动,让他觉得自己必须要将此事不偏不倚地完成。
    赵锦想了想。
    “给老夫一日时间,便能拟定好执行之策,明日黄昏,老夫前往会同馆向沈阁老汇报!”
    沈念笑着摇了摇头。
    “无须汇报,此事由你说了算,接下来我只做锦上添与排除阻碍之事,后日一早,南京守备厅,我召集南京诸官,你来宣告执行之策!”
    “没问题!”赵锦挺起胸膛说道。
    ……
    稍顷,前厅门开。
    沈念与赵锦有说有笑地走出门。
    “赵部堂,无须再送了,你早些歇着吧!”
    “不,必须送,不送显得老夫不知礼数!”赵锦拉着沈念的手,边在耳畔低语,边将沈念送到大门外。
    后面跟着的王嘉、齐虎,连同赵府的两个仆从都有些发懵。
    二人明明无私交,甚至因今早会议而交恶,且一刻钟前似乎还在争吵,怎么转眼间似乎成了忘年之交。
    王嘉望向沈念的背影,心中喃喃道:不愧是张阁老指定的首辅接班人啊!
    ……
    翌日,清晨。
    沈念刚吃过早饭,南京守备临淮侯李言恭便来到了会同馆,沈念居住的小院。
    “沈阁老,吏部赵部堂撂了挑子,但南京其余衙门的主官都准备着呢!接下来该如何干,我们全听您的命令,此事宜早不宜晚,不然朝廷可能就要怪罪在我们南京守备厅的头上了!”李言恭笑着说道。
    沈念心中如同明镜一般。
    李言恭如此说,显然是希望沈念尽快指定执行裁革冗官冗职策的人选。
    而合适的人选,非南京各个衙门的主官莫属。
    沈念顺着他的话问道:“侯爷,本阁初来乍到,对南京官场不甚熟悉,不知除了吏部赵部堂外,谁还有能力执行此事?”
    李言恭露出一抹思考的表情。
    想了约有五息。
    “目前,南京户部左侍郎年迈,右侍郎空缺,郎中、员外郎、主事又难堪大任,而执行此事除了要对南京官员熟悉,还要有令南京诸官不敢不从的威压,我觉得,兵部凌尚书最适宜做此事。”
    听到此话,沈念强忍着才没有笑出声来。
    李言恭打的小算盘,将算盘珠子都打到沈念脸上了。
    他来此催促沈念。
    目的就是使得凌云翼代替赵锦执行此事,如此,便能保住他们想要保住的关系户。
    “凌尚书确实符合条件,容本阁再想一想,明日一早,本阁欲再召南京各衙门主官讨论此事,烦请南京守备厅通知一下,到时就直接定下人选!”
    沈念准备明日给李言恭一个“惊喜”。
    “没问题!”李言恭面露兴奋,爽快地答应道。
    沈念贵为钦差,他指派谁,自然谁就是总执行人,只需向朝廷走个流程即可。
    这时,李言恭又道:“沈阁老,不知您将吏部赵部堂的请辞奏疏送往京师没有,需不需要南京守备厅也呈递一份奏疏,言明赵部堂昨日的行为。”
    李言恭觉得弹劾赵锦,有助于讨得沈念开心,故而如此说道。
    “不用!不用!赵部堂之事,本阁自会向朝廷汇禀!”
    ……
    片刻后。
    李言恭笑容灿烂地离开了会同馆,他感觉,整个南直隶又再次被南京守备厅攥到了手中。
    ……
    翌日,清晨。
    南京二十多位衙门主官来到南京守备厅。
    当凌云翼、李言恭、郭孝三人看到赵锦后,都甚是意外。
    这次召集诸官,是沈念令南京守备厅通知的,他们并没有通知赵锦,而递上请辞奏疏的赵锦绝不会主动参会。
    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赵锦乃是沈念所请。
    片刻后,沈念来到守备厅前堂。
    “参见沈阁老!”众官员齐齐拱手高呼。
    沈念笑着道:“诸位免礼,快快请坐!”
    “前日会后,本阁思索许久,又寻了赵部堂一次,我二人相谈甚欢,最终,赵部堂决定不再请辞致仕,而是严格遵循朝廷的旨意,担任此次在南京施行裁冗官冗职策的总执行官,下面由他来宣读一下他准备的执行之策。”
    此话一出,诸多官员都愣住了。
    尤其是凌云翼、李言恭、郭孝三人。
    他们本以为沈念所做的一切都在他们的监视中,但却不知沈念何时与赵锦相见,更不知赵锦竟然已拟定好了执行之策。
    凌云翼三人的脸色逐渐阴沉下来。
    依照赵锦的脾气与做事风格,拟定出的执行之策,绝对不会令他们满意。
    凌云翼瞥了沈念一眼,喃喃道:“还是小看他了!”
    沈念望向赵锦,希望他能够大胆一些。
    毕竟南京城是整个大明冗官冗职最严重的地方。
    赵锦大步走出,先是轻轻捋了一下胡须,然后一脸严肃地说道:“天下百官,尤为两京冗官冗职最重,两京之中,留都南京更甚于京师。”
    “欲在南直隶裁革冗官冗职,应先裁革南京,而后裁革地方。”
    “依朝廷所拟的裁天下冗官冗职令,一切冗官冗职,皆应裁革,南京应为天下垂范,凡不宜朝廷、黎庶之官、职,皆应裁革!”
    “本官先言裁冗官之策。”
    “本官以为,裁革冗官,必须从严。多设一官,则多皂吏十名,每名皂吏又附三四十丁,为肃清吏治、为百姓安宁,冗者必裁之。本官特拟定裁冗官之策三条。”
    “其一,南京城各衙所有添设官,一律裁革,近三年考绩上等者,由吏部另行安排职事。”
    “什么?”
    听到第一条策,一名官员直接忍不住喊出声来。
    其他官员也都不可思议地看向赵锦。
    所谓添设官,即额员之外的官职,比如户部郎中原设一人,但当下却有三人,另外两人便是添设官。
    添设官,多是因某个衙门事务繁忙或人员储备过多或为了安置一些权臣亲信、荫封官员等。
    设置之后,逐渐就成了定制。
    大明绝大多数冗官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有时,正是因补充了添设官,一件事变成三个人做,才使得那些“编内官员”清闲下来,而三个人做一件事,多数情况下,还没有一个人做一件事有效率。
    官员遇到问题,互相扯皮推诿,也正缘于此。
    不过,一些地方衙门确实需要一些添设官,但南京各衙门的添设官,几乎全是闲职。
    “赵……锦……赵部堂,你是不是疯了?”有官员忍不住说道。
    沈念听到此话,当即瞪眼看向那名官员,道:“有异议的先憋着,听赵部堂讲完!”
    沈念一开口,堂内顿时安静下来。
    “其二,五品以下、年六十岁以上的南京城各部、各院、各寺、各监等衙门官员,十年之内无大功,考绩三年内有“不及、罢软、浮躁”者,一律罢黜。”
    听到第二条裁革令,沈念满意地点了点头。
    职位越低的官员,越需要体力,若年过甲,无大功还有小过,理应被罢黜,将机会留给年轻人。
    至于贪墨受贿、犯下大过的不职官员,不在裁革之列,而在《大明律》的处置范围内。
    这条裁革令,放在南京城尤为合适。
    而此刻,在场的南京官员,脸色都难受得如同便秘一般。
    要知,五品以下的官员被罢黜后,几乎是没有退休俸禄与奖赏的。
    丢了官,就要自食其力去生活了。
    以上两条,足以裁革南京城近三成的官员,在他们眼里,这个力度太大了。
    赵锦接着说道:“其三,自认能力不足,自请去职者,建议朝廷补年之半俸至七十岁,一年一发。”
    听到这条裁革令,沈念忍不住露出笑脸。
    接下来的官场必然越来越卷,一些六十岁左右,只想摆烂的官员,不如自请去职,年领半俸到七十岁。
    由于这类官员职位都不会很高,年俸很少,朝廷绝对是同意这笔钱的。
    此刻,沈念看向赵锦,露出倾佩的目光。
    赵锦比他想象中的大胆。
    这三条裁革之策,完全是为南京的官员们量身打造。
    不过裁冗官相对于裁冗职,还只是开胃小菜。
    一职对一官,乃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而裁职,直接是将坑填平,相当于清除掉了一堆萝卜。
    赵锦朝着前方迈出两步,然后环顾四周。
    “接下来,本官说一下裁冗职之策。”
    “万历三年,陛下便有谕令,称南京职务清要,若非缺用,官不必备,员缺不补,然这几年,鲜有员缺情况。”
    “老夫根据近五年来,南京各衙各官的考绩,参考官员职事,拟定出了一份南京冗职名单,老夫以为,名单之内的官职,皆应去除,待政事忙碌,必须添加之时,再由吏部核定后,添补即可。”
    随即,赵锦念起了南京冗职名单。
    “裁革南京仓场总督与戎政协理一职,由户部左侍郎兼任;裁南京太常司少卿;裁户部湖广清吏司员外郎;裁工部虞衡司主事,左右评事;裁鸿胪寺鸣赞、序班;裁太医院惠民药局大使、副使,由院判兼之……裁五城兵马司副指挥使、留守五卫千户;裁中左二府锦衣卫各佥书、大校场营把总……共计一百二十七个冗职。”
    “所有在任冗职官员,限三个月内向南京守备厅交接,考绩优良者由吏部改用,考绩不良者,建议主动乞休致仕。”
    说罢,赵锦朝着沈念微微拱手,然后环顾四周,道:“诸位若有异议,可直接道出!”
    沈念一脸的满意之色。
    由他来想,绝对想不到这么完善的执行之策。
    因这些裁革条件有重合,南京城的官员大约会被裁革四成,其中五品以下官员占近九成。
    沈念的心理预期在五成以下,至于南京城外属于南直隶的地方,裁革一成左右即可。
    南直隶的主要冗官冗职,都集中在南京城。
    沈念环顾四周,见官员们都低着头,竟无一人发言。
    “诸位都无异议吗?”沈念开口道。
    这时,南京太常寺卿屠义英站起身,没好气地说道:“若如此执行,不如将南京这个留都撤了,将六部大小九卿等衙门全撤了,将太祖陵也搬到京师去,如此岂不是更好?”
    屠义英明显说的是气话。
    然而他的话语,却让诸多官员都忍不住抱怨起来。
    “这哪里是裁冗官冗职,这是要将南京各个衙门都搅和黄了,我坚决反对!”
    “胡闹!简直是胡闹!这样做,不但会显得陛下薄恩,还会使得南直隶乱起来,一些官员看似清闲,但一旦有事,缺其不可!”
    “沈阁老,下官觉得赵部堂心怀不轨,他是打算在致仕之前以此策沽名钓誉,此等恶策万万不可行啊!”
    ……
    南京的这些衙门主官,就如同在猪市口发现自己的钱袋子被人偷了一般,各个怒不可遏,声音一个比一个高。
    而此刻。
    南京守备厅的三大主官,凌云翼、李言恭、郭孝三人则一言不发。
    他们在等沈念见官员们激烈反驳后的反应。
    沈念若已知赵锦这些执行策略或是参与出策者,他们想先听一听沈念的说法。
    若沈念坚持挺举这些策略,而他们的反驳又不能让沈念妥协,就只能想好理由向朝廷呈递奏疏,让朝廷来压制沈念。
    这一系列计策若执行下去,南京官场的天就彻底塌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