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抢功
第325章 抢功张灿把两千骑兵分为两半,一千由自己亲自带领,一千交给马范。
两千精锐中不少来自别处,因为大同西军号令统一,上下齐心,因此省了张灿很多事,可以把主要精力只用在对付敌人。
两支军队离开不远,按约定并行。
连续作战一个多月,虽然军心可用,但是人马俱疲。
“接下来怎么打?”
马范带着部队与张灿碰头,两支军队饮马黑河。
虽然辛苦,但是战功不少。
至少消灭了千余胡骑,自身伤亡不过一百,超过了十比一的战损,看起来很惊人,实际上马范还有些心疼,毕竟他们这边全是精锐。
可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哪怕他们采取集中兵力的优势,各方面优于生胡,仍然无法避免伤亡。
“不能打了。”
张灿摇了摇头,“需要回去休整三五日才好。”
“啊?”
马范一脸意外,全然没想到张灿已经有了退心,露出不可思议的眼神。
骑兵军官有不少。
如刘通那边的赵胜、齐山念等,还有汤平那边的刘英,但是马范身为边军骑兵世家出身,靠着深厚的底子,他带出来的马范,毫不意外的崛起。
不敢小瞧自己这位以前的副手。
除了火候经验不如自己,其余方面进步神速,将军也有重用马范的意思。
谁在哪方面有才能,将军就会着重去培养。
张灿毫不客气的认为自己是大同西军骑兵将领第一人,这方面没有人能和自己争,就像对炮兵的使用经验,没人敢说比汤平更懂。
那么骑兵将领第二人选,无疑会是马范。
无论是哪方面的将领,将军会打造出梯队,包括将军自己,除了将军之外,统领全军的第二人,形势已经逐渐清晰,赵雍已经被将军培养了出来。
汤平已经不怎么与赵雍争,看样子接受了事实。
马范提醒道:“将军的命令是打,咱们现在不打了,只怕将军那边不满。”
友军大多在看大同西军的笑话。
永兴军和天成军的精锐按兵不动,唯独大同西军的精锐出动,很多人不觉得将军做得好,只嘲讽将军妇人之仁。
“继续打下去,伤亡很可能控制不住。”张灿严肃道:“风险太大了,将军那边会理解我们的,而且,我们回去休整几日,也是为了接下来更好的战斗。”
马范点了点头,转变了态度。
张灿说得对。
第二天,全军转向,于入夜时分抵达了青山,意外的碰到友军。
是永兴军的精锐。
数千永兴军骑兵冲入大青山搜索胡人踪迹,已经发生了两次战斗,灭了不少胡人,自身也伤亡了些许。
“不可思议。”
永兴军在山里立了营寨,不用露宿是好事,张灿带着人马入营,看到营地的伤兵,等待运回后方,内心逐渐疑惑起来。
一部分轻伤的士兵,张灿答应护送回小黄河本部大营。
种种事迹。
张灿都觉得古怪,又看不出原因。
“反正是好事。”
有了永兴军精锐的加入,那么消灭或者驱逐这波胡人就轻松了许多,牧民们接下来不再面临风险,马范如此想到。
张灿不再多言。
第二日护送伤兵继续北上,因为有伤兵存在,驴车的速度慢,一直过了三天才抵达小黄河。
张灿让马范送永兴军伤兵去中军大本营,自己带着大部返回大同西军营地。
这个时候。
张灿得知了消息。
欧彦虎死了。
“真的假的?”
张灿一脸无语,心里五味杂陈,说高兴嘛,但是太过震惊。
“真的。”
“在塞音山达病了,才昏迷了两日,听说起了内讧,具体过程不清楚,反正得到的消息是自行崩溃,分成了好几部。”
赵雍亲自赶来坐镇,把知道的消息告诉张灿。
张灿张大了嘴巴,呆了许久。
头脑混沌,张灿喃喃道:“为何不乘胜追击,大军扑向赛音山达?”
赵雍笑道:“赛音山达太远了,补给困难,而且形势不明,还是守住小黄河更稳妥,等彻底了解清楚了,再做决定不迟。”
两千里路,的确远。
张灿惋惜道:“错过了这次机会,谁知道那些胡人散去了何处,到时候就算顺利抵达赛音山达也是一场空。”
赵雍也感到惋惜。
“没奈何,世事岂能渐渐如意,现在已经是好结果,可惜我派去的人没有找到你。”
“唉!”
张灿懊恼的捶了捶拳。
他算是明白了永兴军为何变得主动。
现在是抢战功的时候,自己却带着人马回营,虽然已经立了战功,可谁会嫌弃自己手里的战功多呢,这样的机会实在是难得。
赵雍语重心长道“将军去见总制大人,你做好准备,见了将军后,我估计将军会立刻安排你带着人出发,还能抢多少战功是多少。”
张灿连连点头,然后提议:“要不要把骑兵都派出去?”
“不行。”
赵雍断然否决,“风险太大,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形势有变,将军手里必须有一支精兵可用。”
倒也是老成之举。
张灿理解。
将军手里只有不足一千精兵,然后是近万民兵,大军目前还能保有一定的战斗力。
如果精兵全派了出去,那么大军就没有了战斗力,在野外遇到敌人偷袭,很容易全盘崩溃。
民兵终归是民兵,更多的是摇旗呐喊。
精兵不能多派,只能多派将领。
王信回来后,脸色难看,没有多言,下令张灿等人立刻出击,并且调派了许多将领在其中,大家都知道这是将军为了让更多的人获得战功。
千里做官只为财。
他们千里当兵,虽然忠心将军,可自己只能管自己,别的同袍中,一定有人在乎自个前程的,很多人在乎战功,指望靠着战功升官。
天成军也动了。
胡立勇脸色更黑。
“总制一定提前收到了消息,但是没有通传给我。”
想到永兴军前几日的动作,胡立勇还在纳闷,今日从中军大帐回来,一下子全明白了。
“唉。”
“永兴军派出所有精兵为了抢功,西军倒是机缘巧合,已经捞了不少战功,反倒是咱们什么也没有捞着。”
“总镇大人,赶紧下令出击吧。”
幕僚提醒:“不然真要是一功未立,下面人难免不满。”
胡立勇气的跺了跺脚。
不久。
天成军也大部出动。
形势变化太快,才几日的时间,小黄河这边的周军精锐尽出,没有往北而是往南,越来越多消息传了回来。
欧彦虎的确病死了。
克鲁十部率先作乱,然后是一个叫做麻里的台吉千里突袭后方的双泉海。
反正彻底乱了,四分五裂。
最惨的是苏赫。
带着万余胡骑南下骚扰周军,原本是游击,风而作战。
结果一下子被周军给打蒙了。
随后也依稀收到了一些消息,不是来自一部的万余胡骑,各部之间联络不容易,失联是常态,得知后方不稳,谁还呆得住。
许多人招呼不打就溜了。
苏赫已经不清楚自己手里还有多少人马,身边也只剩下千余骑,许多胡骑趁着夜色逃亡,士气一日跌落一日。
痛打落水狗。
这就是当下的局势。
追逐胡人残部的闹剧维持了两个月,进入了冬天的时候,以大漠的严寒,没有物资和部落,还在躲藏的胡人就算没被找出来也活不下去。
一支支的军队归队。
小黄河一带的周军也早已开始撤退,最后一支军队离开了小黄河。
突然之间。
大板升地区变得安静下来。
一封封的捷报送去朝廷,接下来朝廷的赏赐,个人的升官,吸引了整个大同军镇的目光。
蛇有蛇道,鼠有鼠道。
所有人都在想办法。
王信也在打探。
三年平胡自己做到了,不过张吉甫也说过,不会把自己留在大同。
自己在大同打造了如此基业,轻易放弃的话,实在是可惜。
可自己难道要造反?
王信摇了摇头。
自己辛苦做了许多事,并不是所谓的忠君爱国,朝廷的忠君爱国,与自己的爱国不是一回事。
总之。
自己不会在太平时节造反的。
真要是放弃大同基业也可以接受,只是自己到底立了不少功劳,总要给点犒赏吧,相信张吉甫不是过河拆桥的人,接下来只能指望贾政他们。
上疏的上疏,拉关系的拉关系,帮忙说话的说话,造势的造势。
汤平也回去了大同,去见他老丈人去了。
王信不在意。
自己身为他们的将军,背负他们的前程,拼命作战是他们的责任,而保证他们的功劳落实,则是自己的责任,否则凭什么当别人的老大。
汤平与自己的感情没话说,不用在意场面虚实,他要是能自己走动关系落实,不用自己费心,对自己反而是好事。
无论自己能不能留在大同,手下们的前程需要安顿好。
这些事不比打仗简单,有时候更累。
虽然人没回去京城,但是小石头史平他们却快跑断腿,带着将军与京城那边的书信,两地之间来回奔波。
下雪之前。
一支商队离开威远关,深入大漠,也是最后一次关外贸易,等大雪降落后,至少要停两三个月的时间,所以越是靠近年关越是旺季。
这个月的生意顶寻常三五个月,商人和伙计们忙碌不停,看在银子的份上,没人会偷懒。
商队中还有一辆格外精致的马车,马车挂着帘子,看不清里面。
薛岩骑着马来到马车边。
“让你留在城里,你非要跟着,冷不冷?”
虽然语气责备,实际上担心女儿,薛岩最后一句话才是目的。
“不冷。”
马车里传出清脆的声音。
“如果冷不要忍着,一定告诉为父。”薛岩不放心的交代。
“我知道了。”
薛岩叹了口气。
与梅翰林家的婚事吹了,薛岩没有不高兴,只是担心女儿不开心,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女儿最近都不开心,难道是因为婚事?
女儿大了,被退婚终归不是好事。
虽然明面上是薛家退了婚。
谁主动退婚,名声不好。
梅翰林不喜欢儿子与薛家二房的婚事,可也不愿意承担悔婚的名声,所以一直拖着。
薛岩爱女如命,不愿意女儿受委屈,主动提出退婚,梅翰林欣然同意。
事已至此,梅翰林在仕林的威望虽然令薛岩看重,但是女儿的幸福更为重要,薛岩不后悔,比往常更心疼女儿,这次女儿坚持出关,薛岩就没有拒绝。
“我知道你把王信视作大哥哥,喜欢和他玩,王信将军也宠你,只是你终归年岁大了,不可像以前那般。”
马车里没出声。
薛岩知道女儿不喜欢听自己说这些话,苦笑道:“而且这回你不要烦他才好,他自己都顾不过来。”
“他怎么了?”
终于。
马车里有了声音。
薛岩眼神复杂。
不知道如何形容,要说是坏事呢,可也不算是坏事,但是说是好事,怎么看也不至于。
以王信的性子,必然愿意接受。
但是对有些人而言,恐怕是极难接受的事。
“你小看了大哥哥,大哥哥才不会烦恼,只有庸人自扰,大哥哥一向看得开,不像你们心中有太多算计。”马车里,薛宝琴鄙视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谁也逃不出,哪怕是王信。”
薛岩冷笑道。
薛宝琴嘟起嘴,懒得和父亲争。
随着这几年生意越做越大,父亲也有些舍本求末,整日奔波柜上的事,多久没有闲下来露出笑容。
就像大哥哥所言。
人生苦短,终归还是要为自己活的。
父亲挣钱是好事,可挣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否则挣了不可计数的钱,自己却没有珍惜时光,那么如此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
等到了大板升。
归化城又变了样子,比最初的大了一圈。
没有富丽堂皇,也没有雄壮为何,只见到遍地的热闹,仿佛整个大板升的人都来了。
无边无际的市场。
牧民们脸上带着笑容,把自家的牛羊牵来售卖,还有一些牛角,牛筋,兽皮等货物,而一家又一家的商贩,同样在售卖无数的货品。
这里到处都在交易。
终于。
见到了王信。
薛宝琴掀开脸上的面纱。
寒风猎猎,吹得薛宝琴一身娟纱金丝锦披风鼓胀如帆,她正抿着小唇,脚尖画地,乌溜溜的眼珠紧盯着不远处的王信,双髻上的丝带随风翻飞。
“大哥哥。”
“好久不见。”
“宝琴丫头变漂亮了,丑小鸭变成天鹅了。”
王信哈哈大笑。
人间艰辛,太多愁苦,令人无法展颜。
能见到薛宝琴这样的小精灵,总能让人忘记这一刻的烦心事,对这名小姑娘,王信的确喜欢。
薛岩也露出笑脸。
王信性格成熟,真心把自家小女当成喜爱的小辈,何况自己的儿子也在其帐下做事,两家如此缘分,倒有些像小四大家了。
自己代表薛家,他则是王家。
未来可期。
薛宝琴早就知道如此,小脸气鼓鼓道:“大哥哥和林姐姐一样喜欢捉弄人,我以前也不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