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急报震长安
长安城。进入长安城的李渊,可谓是春风得意,先是迎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遥尊杨广为太上皇。
而在皇帝杨侑的册封下,李渊受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录尚书事,进封唐王,并且以武德殿为丞相府,并且下令一切事务“咸归相府”。
同时李渊设置丞相官属,以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李纲为司录,李建成为唐国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秦国公,李元吉为齐国公。
其余所有功臣,都相继获得封赏与职位!
如今长安城内不少官员,都已经上书谏言希望李渊称帝,但都被李渊推辞。
杨广尚在江都,李渊每逢心动想要称帝之时,心中都不由得浮现昔日在晋阳,伏子厚所说的话。
李渊打算再等等。
皇宫内。
大殿之中,李渊担任丞相,跪坐在相位,主政朝廷时宜。
一方面,李渊与百官商议,如何废除此前苛政,与百姓休养生息,另一方面,也是商议如何援救太原。
此前离石郡丞王俭便已经派人送来书信,将北方所发生的事情,尽数向长安汇报。
如今大殿内的李渊与百官全都清楚,若非伏子厚有所准备,离石郡怕是已经落入刘武周手里。
“如今突厥率领十万大军南下,挟制我太原,伏将军虽有准备,然敌众我寡,伏将军与晋阳于我社稷至关重要,万不能有失!还请各位大人,能尽早想出退敌之策!”
李渊代政,故而位置就在皇帝的下方。
看着文武百官,想到突厥不顾盟约,暗助刘武周之举,李渊此刻耐心不由得庆幸,当初幸好是让伏子厚留守晋阳,否则别说离石郡危矣,就是太原都要有失守的危险。
皇位上。
年仅十四岁的皇帝杨侑,听到一旁李渊的话,皇冠之下,脸色有些怒火。
李渊之心,世人皆知。
可偏偏年少的杨侑根本无力反抗。
还有那晋阳伏子厚,杨侑恨不得那人死在突厥人手里。
反贼!
一个隋朝叛将!
不过杨侑也清楚,这些话只能在心里骂着,绝不能说出来,否则李渊定会找借口斥责自己失德,到时候杀了自己,找另一个隋皇室继位。
大殿内。
文武百官之中,丞相府长史裴寂,这时候站出来。
“陛下、大丞相!臣以为,如今天下大乱,关内、河东等诸郡百废待兴,陛下与大丞相,方才振兴朝政,社稷初定,不应兴兵刀戈之举,与突厥十万雄兵交战!臣以为,当以合盟为主!合盟则突厥退!陛下与大丞相,便可治理朝政,出兵收复陇右!”
裴寂主动提议道。
裴寂的话让大殿内不少官员将领都纷纷点头。
其实裴寂说得很委婉,但文武百官全都明白,说到底,眼下的长安朝廷,根本拿不出几万兵马,北上与突厥十万雄兵交战。
各地城邑要派兵驻守维护,各处关隘要地,需要驻军看守。
别说防范洛阳的朝廷与李密,就是陇右薛举如今都有十余万大军,对关内虎视眈眈。
那薛举可是骁勇善战之人,此前是没意料到,李渊会如此快速的进入关中,夺得长安,如今反应过来,不需要多久,薛举定会出兵关中。
眼下抽调关中兵马去解救太原,不仅仅北上的兵马,会被突厥十万雄兵剿灭,怕是关中、河东都要失守于薛举。
“众位大人可还有其他意见?”
李渊也明白,如今根本不可能与突厥交战,之所以开口,不过让裴寂走个过场,待日后太原之危解除,裴寂便是功臣。
日后称帝之际,也好大肆封赏裴寂,不至于落人口舌。
大殿上。
李渊看着文武百官,都没有意见,便着手询问该筹备多少礼数,去与突厥商谈,
文武百官之中,有人说绸缎万匹,珠宝十车!
也有人说备绸缎万匹,挑选美人数名,再把上等的美酒,送去给始毕可汗!
听着大殿内此起彼伏的议论声。
被封为秦王的李世民,跪坐着看向百官,脸色有些难看,也浮现诸多无奈。
李世民也清楚,如今父亲尚未称帝,社稷百废待兴,关中百姓已经死去太多太多,再也供养不起一场在北边持续数年,乃是数十年的战事。
北方的敌人杀不完,千古以来,不管是秦皇汉武,还是那个朝代,都证明一个道理,北方一个部落灭亡,另一个部落势必会再度兴起,除非像隋朝那般,强大到令突厥俯首称臣,为中原所制衡各个部落。
可眼下,听着文武百官说出的那些合盟条件,想到向突厥祈盟,李世民感觉实在窝火,仿佛有力而无处施展。
“陛下!大丞相!臣以为,合盟关键不在突厥,而在刘武周,也在离石郡!”
一个声音让李世民看去。
“突厥前往晋阳,乃是为保刘武周夺下离石郡,突厥之意本不在战,而在制衡,故而无论送珠宝绸缎,还是美人,突厥与刘武周其目的,仍在离石郡!”
大殿内的文武百官,也纷纷看向开口说话的官员,除去寥寥数人外,众人都有些眼生,不由得私下议论那是何人。
“有些道理!”
“的确,突厥与刘武周本就谋图离石郡,如今关中尚未安定,陇右、洛阳对关中形成东西合围之势,刘武周与突厥,定不会放过此番机会!”
随着不少官员的点头赞同。
裴寂、刘文静、窦抗、窦威、窦琮、萧瑀、李纲、温大雅等人,纷纷看向那名说话的官员。
“裴大人,他是何人?”
李建成小声的询问一旁的裴寂。
“世子!他名叫屈博,乃是伏将军的姐夫!丞相在晋阳擒拿王威时,正巧此人来到晋阳,唐王大悦,封其千牛备身,待在其左右,丞相进入武德殿,便封其为户部郎中,从五品,佐户部尚书、户部侍郎掌户部事!”
裴寂小声对着李建成解释道,此前李渊在晋阳谋划之时,李建成并未在晋阳,故而不认识屈博。
但身为李渊的心腹,裴寂可是清楚,屈博很受李渊器重。
第一是因为伏子厚,第二便是因为屈博的为人。
“为何能人都与那伏子厚有关!”
李建成微微皱眉。
如今看守长安,以及长安王宫的将军中,曹永、熊瑞祥、夏嘉、邢明、岳铭等等将军,全都是伏子厚的心腹。
这还不算殷天纵、胡靖渊那些统领大军,驻守各地关隘的将军!
而在朝廷上。
李纲是伏子厚的妻祖父,刘文静与伏子厚,更有救命之恩,更别说那些崔氏官员与伏子厚的关系。
这一个个人背后所拥有的权利,让李建成想想,都倍感压力。
何况。
伏子厚本人还是太原留守、镇北大将军,不仅领兵驻守晋阳,还掌十五郡诸军事!
想想。
李建成就感觉一股压力浮现在内心,让自己连呼吸,都有些不顺畅。
虽然没见过那伏子厚,可李建成十分清楚,比起自己,那伏子厚与二弟李世民的关系,无疑更为亲密,昔日二弟李世民,更是与那伏子厚,在战场上一同出生入死。
有伏子厚帮助二弟李世民,李建成每每想到这里,都有些不安。
“世子!”
裴寂听到李建成感慨的语气里的无奈,见到李建成那忧虑的眼神,想了想,还是提醒一句。
“此乃正如丞相所言,那伏将军,乃是苍天派来辅佐明公之人!”
裴寂说完,见到李建成看向自己,眼神不闪不避,直勾勾的看向李建成。
裴寂一眼便看穿李建成的担忧,所以提醒李建成,对于伏子厚,绝不能来硬的,更不能挑拨离间,用功高震主仿白起之死来对付伏子厚。
李建成的父亲李渊,乃至李氏宗亲之人,都已经认定,善观天象的伏子厚,乃是苍天派来辅佐李渊的,并且以此昭告天下,向天下世人言明法统。
让李渊顺理成章有借口,取代隋朝,弥补代隋法统之失。
李渊绝不会动伏子厚。
更何况从始至终,伏子厚都在为李渊效力,出生入死。
官员之中。
正当裴寂与李建成说话之际,突然大殿外,一名守卫急匆匆的跑入大殿内。
“报!晋阳急报!刘武周率领三万余人马,以定襄、马邑、楼烦、雁门四郡向大丞相祈降,刘武周使臣杨辅念正在宫外求见!”
守卫在文武百官的目光中,急匆匆的来到大殿内,双手捧着晋阳书信。
“什么?”
大殿上,听到守卫的话,李渊顷刻间便震惊的站起身,不敢置信的看着大殿内的守卫,大声问道,神情满是惊骇。
仿佛不敢想象自己听到的消息。
不仅仅是李渊,大殿内,有一个算一个,所有文武百官,连同李建成、裴寂、刘文静等人在内,全都一脸懵逼。
李世民也好不到那里去,一脸怔怔惊愕的看向那名守卫,目光满是震惊。
刘武周!降了?
“速速把晋阳急报拿上来!”
李渊回过神,迫不及待的说道,脸色十分着急,以至于都不顾礼仪,不等杨侑先看,而是接过急报直接打开看起来。
“刘武周降了?”
“你们听到没有,刘武周派遣使臣祈降!”
文武百官依旧处于懵逼之中,面面相觑。
前一秒整个大殿内的人,都还在头疼如何让突厥退兵,如何应付突厥与刘武周对离石郡的虎视眈眈,结果突然就听到,刘武周降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带着心中的疑惑,裴寂、刘文静、窦抗、窦琮、李建成等人,不由得纷纷好奇的看向大殿上的李渊。
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李渊看着书信中的内容,神情由激动变为凝重,最后更是有些忧虑之色,并且,李渊并没有打算公布消息之意。
这让文武百官都满心好奇晋阳到底发生何事。
李建成、窦抗、窦琮等人如此,李世民更是好奇得心痒痒,看着父亲,内心十分迫切想知道,伏子厚眼下在晋阳如何,晋阳到底发生什么事,为何刘武周会以四郡要地来投。
“丞相,能否给朕一观?”
杨侑也察觉到,李渊不想公示晋阳的消息,于是想了想,开口对着李渊问道。
“陛下……”
李渊听到身后杨侑的话,眉头微皱。
可看着大殿下的文武百官,那么多双眼睛看着自己这里,李渊虽有不满,可碍于身份,只能双手把书信交给杨侑。
“陛下,此消息,关乎社稷安稳,还请陛下勿要传出去!”
李渊拱手对着杨侑说道,看似请求,实则话语里,尽是若隐若现的威胁。
然而李渊的话,方才落下,看到内容一脸震惊的杨侑,看到最后,更是瞳孔一缩,满脸震惊。
“伏子厚让刘武周,杀了始毕可汗之子!”
杨侑失声惊骇道。
这绝非杨侑故意说出口,毕竟杨侑也害怕李渊,一切都是因为看到急报里的内容,实在太过于骇人听闻,根本没有心思留意李渊的话。
“什么?杀始毕可汗之子?这岂不是彻底得罪突厥?”
“是啊!突厥控弦数十万大军,若是南下,怕是社稷难保啊!太原加上刘武周的兵马也不过堪堪几万,就算加上关中兵马,怕也挡不住突厥数十万大军!”
大殿内,文武百官听到杨侑失神脱口而出的话,瞬间喧嚣起来,议论之声传遍大殿,一个个官员全都神情慌张的看向彼此,连声交谈起来。
李建成、裴寂、刘文静、窦琮等人也终于明白,雁门到底发生何事!
想到这里。
众人的脸色既是震惊,又是不安、恐慌。
昔日突厥忌惮关中、洛阳兵马,这才不敢贸然南下,然而如今关中大军,早已经前往洛阳,与李密厮杀,死伤掺重,以关中、河东、哪怕是加上洛阳的兵马,怕也根本抵挡不住突厥数十万大军南下屠杀。
望着大殿上杨侑手里的书信,想到面对控弦数十万大军的突厥大军,众人此时此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就是那伏子厚怎敢啊?
伏子厚怎敢杀始毕可汗之子?
他疯了吗?
就算有刘武周的兵马,加上太原守军,也绝不可能是突厥大军的对手,甚至挡都挡不住,突厥定会浩浩荡荡南下,一路南下屠杀。
“陛下!”
大殿上,李渊一脸铁青的看向杨侑。
杨侑看着李渊的脸色,这才回过神,有些害怕的看向李渊,杨侑看得出李渊是真的已经动怒。
“是朕的错!”
杨侑不得不认错道,小心翼翼的把晋阳书信,还给李渊。
此刻杨侑有些后悔没管住自己的嘴巴,害怕李渊会当场废了自己,不过对比晋阳发生的事情,不日突厥数十万大军就会南下关中,杨侑心中又不免看向李渊。
杨侑倒要看看,李渊要怎么办!
“陛下,太原留守伏子厚,不顾朝廷,撕毁盟约,致使我朝廷与突厥交恶,还请陛下诏令,擒伏子厚送至长安,以平息突厥怒火!”
李渊眼神满是威胁的看向杨侑,努力压抑着心中怒火,然而不等开口,就听到身后大殿内,传来官员的声音。
李渊转过头,随后就看到大殿内,越来越多的官员站出来。
“还请擒伏子厚,平息突厥怒火!”
“还请擒伏子厚,平息突厥怒火!!!!”
起初都是隋朝驻守长安的旧臣站出来,然而人一多,越来越多害怕的官员,也纷纷跟着站出来。
在这些官员眼里,事因伏子厚而起,那就用伏子厚去平息突厥可汗的怒火,以此保全长安。
“陛下,绝不可如此!”
李世民见状,向来少有开口的李世民,此刻毫不犹豫起身,走到前方,当着众人。
“陛下,大丞相!突厥帮助刘武周掣肘晋阳在前,已有毁约之实,伏子厚不仅保卫离石郡、太原郡,还让刘武周归降,得四郡之地,若因杀突厥可汗之子,便要惩治伏将军!势必会让所有将士心寒!日后再无忠心效力朝廷之人,还请陛下、大丞相三思!”
李世民抬手行礼道。
“臣附议!”
“臣附议!!”
李纲、刘文静、崔民幹、李仲文等人纷纷站出来。
裴寂、窦抗、窦琮、萧瑀、崔民幹等人,全都看向那些谏言的官员。
想要让李渊杀伏子厚,平息突厥怒火!
这些官员何不让李渊放弃相位,摒弃所有兵马,归降突厥可汗?
想到这里。
所有人,纷纷也都起身,赞同李世民的话,就连李建成也是如此。
一瞬间。
那些站出来的那些隋朝旧臣还好,毕竟他们可不管什么伏子厚死活,伏子厚在北方惹下滔天大货,他们可不想因伏子厚而陪葬。
而那些被李渊提拔上来的官员,以及与李建成要好的官员,此刻一个个则是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他们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举动,好像为自己惹下大祸!
…………………………
武威郡。
一身褴褛的伏念、磊靖,坐在一辆满是货物、木箱的木拖车上。
看到姑臧县的城门,夫妇二人双眼一红。
没多久。
看着城门下,盘查的守卒,前方的马车缓缓停下,一个衣着光鲜亮丽的商贾,走下马车,来到夫妇二人眼里。
“到姑臧县了!你们二人可别忘记答应我的话,若是戏耍于我,就算是在姑臧县,也保不住你们二人的性命!”
商贾对着伏念、磊靖说道。
“大人放心!大人放心!我们夫妇二人,定会予以大人厚报!”
伏念连忙点头。
“好!那你们进城去吧!”
商贾说完转过头,看向几个奴仆。
“你们几人,跟着他们夫妇二人进城找人,待找到人,他们二人食言,直接杀了这二人!”
商贾吩咐道。
伏念、磊靖听到商贾的话,手脚一抖,脸色满是恐惧。
可眼下夫妇二人也别无选择。
磊家因为检举唐国公李渊造反一事,都被抓入牢狱之中,幸好他们夫妇二人因为去求屈博,这才躲过一劫。
从屈博的话中,他们夫妇二人知晓,伏子厚已经得知经过,这让夫妇二人瞬间打消去晋阳的念头。
看着唐国公在长安,随时可以称帝,别说磊靖万分后悔,为何当初在磊石村不对伏家好一些,孝顺丈人、丈母、友善伏子厚,就是伏念,都悔得日夜痛哭,眼睛都快哭瞎了,一边捶地,一边不断扇自己耳光,几巴掌就将自己的脸打肿。
好在最后,伏念绝望之际,想到最后一个办法。
那便是姑臧县的外祖母!
伏念知道弟弟伏子厚,最为疼爱外祖母,只要外祖母带着自己去见弟弟子厚,帮自己劝弟弟,弟弟就算再生气,也会因为外祖母的话,而安顿自己与磊家人。
何况弟弟如今这般有出息,日后定会接父母、阿翁他们来长安居住。
有外祖母在,父母也会原谅自己。
先活下来,到时候自己再想办法孝敬外祖母,慢慢修补与弟弟、与家人的关系。
眼下望着姑臧县。
伏念、磊靖都清楚,当务之急是先见到外祖母,把子厚的事情告诉外祖母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