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玄幻小说 > 人在封神,开局二桃杀三士 > 第223章 释放封神榜,帝辛归来见李世民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23章 释放封神榜,帝辛归来见李世民

    此时西游虽然还未曾结束,但是量劫已经结束了,当阐教让三界各方的弟子返回昆仑山封山,让出此次秩序之后,则剩下的事就已经无足轻重了。
    而这次封神的则是镇元子,镇元子乃是散修,能够保证一定的公平性。
    现在到了封神之时,镇元子首先来到封神台,首先朝着紫霄宫跪拜:“道祖在上,今日弟子秉持道祖法旨,开始封神!”
    曾经姜子牙封神是秉持元始天尊法旨封神,而如今的镇元子封神则是秉持鸿钧法旨,故而此次封神在授权上,则是高多了。
    同时暗中也展现出一个新的逻辑,则是上次封神,元始天尊代表的是天道意志,而这次封神榜,则是鸿钧意志,这也代表了对三界的影响上,鸿钧真正的有了可以施展自己意志的时候。
    当然这一切都是殷子煜开头,西游开始之时,就给鸿钧送来了机会。
    不然的话,鸿钧一直是天道代言人,但是三界的事都是圣人秉持天道意志去做。
    而天道意志是什么?
    等同于皇帝,皇帝面对众多大臣自然要维持法度,但是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无法做,全都依靠法度,自己想要推行的大势无法推行,这就有了圣人。
    比如这洪荒需要天地人三道齐全,来稳定秩序根本,但是天道却不能明面反对,鸿钧证道收编到天道,其他的可能证道的,赐与紫气,诏安到天道,并且给予极高的地位,圣人之下皆蝼蚁。
    须知圣人证道的时候,洪荒连怎么进入大罗金仙之上的境界都没有呢,能够直接成圣对于这六圣的诱惑多大?怎么会奢求其他!
    圣人有点类似于皇帝东厂的作用,能够领悟天道意志,然后直接去执行,至于说通天跟女娲,各有各自的代表。
    女娲本为造化大道,人道之主,众生之主,却以圣人这个极小的代价取代,合理。
    通天为盘古三清之一,是必要成圣的,若是不让其成圣,则势必会证道混元,等于说,诏安。
    这几个圣人,接引准提真正的是得到成圣的机缘,而三清跟女娲都类似于天道诏安的性质。
    那么此次封神,则是鸿钧法旨封神,所封之神权利来自鸿钧,而昊天瑶池又是鸿钧的人,这便是此次封神的核心意义所在。
    镇元子手持封神榜,屹立于封神之地,神色庄严肃穆,忽大喝一声:“封神量劫封神者,今解除封神榜之桎梏,可携神体重获自由,待到修出元神,则神体本源自动回归封神榜,贫道这便开始封神。”
    镇元子言罢,封神榜之上神力涌动,光辉四溢。
    顷刻间,封神时期之三百六十五正神,皆感一股法则力量加身,束缚自身之久矣的封神榜枷锁,竟纷纷消散,所有正神皆有悲喜,不过全都终获自由之身。
    同时,原本封神之时,这些封神的人肉身早就没了,而封神榜塑造的神体则没有收回,可让他们继续用此神体。
    当然了,神体不过是暂用,这都是封神榜的本源,等待身死的时候,或者修出元神的时候,这神体就化为封神榜本源回归封神榜。
    此时,恢复自由的帝辛径直来到闻仲营帐。
    闻仲见帝辛归来,大喜过望,急忙上前道:“大王回来了!”
    帝辛微微点头,目光之中带着激动,感慨,欣喜:“一切多亏皇叔,吾回来了!”
    不多时,殷子煜亦返回北伐大军之处。
    如今的大战早就结束了,天庭秩序好说,只需要封神结束,昊天瑶池真正的掌权,则开始新的天庭秩序,人族这边,则是北伐入长安,取代天子,重订人皇,则秩序更替才算是结束。
    见帝辛归来,殷子煜面露笑意:“既然陛下回来,那就重新登临人皇位,继续北伐大业。”
    帝辛听后忙道:“皇叔大功于社稷,力挽狂澜,还是皇叔登基为宜。”
    殷子煜听后正色道:“陛下无需谦让,人皇守土死社稷,乃是大商万民之脊梁,今陛下归来,自然万众归心。而我,待量劫结束,便要闭关谋划证道之事。”
    毕竟,如今的殷子煜已经是有了超脱之心,未来会冲破天道枷锁,这个人皇对殷子煜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人皇的位置也不需要更替,至少不需要百年前提更替一次,比如帝俊太一的妖皇不知道当了多少元会,频繁的更替,则让一个族群无法真正的提升。
    既然执掌秩序,未来要治理三界,乃是要做到量劫的延缓,并且回返上古,清理因果,对于这个世界的理想,至少是一个闭关之间一亿年,但是世界如常而没有多大的变化。
    世界可以一直爆发争权夺利的征战,但是却不能有毁天灭地的本源丧失跟气运流失灵气枯竭。
    争夺大战则是众生的更替,这无足轻重,但是本源的丧失,气运的丧失,灵气的衰退则是世界的降格。
    也就说,未来殷子煜跟截教的秩序目标是世界的升维,而太古洪荒跟现在的三界,本质就不是一个维度,降格非常的严重。
    殷子表态之后,闻仲也立刻表态,毕竟比起人皇而言,这个证道才是敲定大商国祚万古长青的根本。
    闻仲亦附和道:“人族为万族之首,必由人皇统领。还请陛下率军北伐,以昭告天地之正义。”
    帝辛感慨万千:“皇叔曾言,让我忍一时之辱,必能使日月幽而复明,社稷危而复安。今日,终得实现。”
    闻仲神色激昂,大喝一声:“陛下归来,全军拜见人皇!”
    大军之中,多为昔日衣冠南渡之民,皆曾目睹帝辛力战圣人而亡之壮举,今日见帝辛归来,无不为之感动。
    刹那间,众人齐齐跪地,高呼拜见人皇。
    帝辛心中感慨万分,高声道:“好,众将士请起。一切多亏皇叔力挽狂澜,扶社稷于将倾,如今方有复国之望。昔日衣冠南渡十万年,今日随吾北伐,重建朝歌!”
    霎时间,北伐大军士气大振,一路势如破竹,如滚滚洪流,朝着长安迅猛奔袭而去。
    取经四人驾云一路东行,气氛却异常压抑,根本不知此时的灵山因为他们离去,已经完成了权力更替。
    并且佛祖的成佛之地灵山也没了,直接搬回了须弥山,并且由弥勒佛祖执掌大乘佛教。
    猪八戒自然是知晓量劫败了,而返回长安不过是完成西游,故而一路沉默寡言,往日里的插科打诨早已不见踪影,只是闷头赶路。
    沙僧亦是神情淡漠,目光中透着几分沧桑与迷茫,仿佛对这世间诸事皆已看淡。
    孙悟空则满脸仇恨之色,那仇恨如同熊熊烈火,在孙悟空眼中燃烧,似要为师父报仇。
    而唐僧,满心疑惑,对于三界发生的这般巨变,却一无所知,还沉浸在取经归来的喜悦与对未知封赏的期待之中。
    四人驾云前行,终见长安。
    唐僧望着那熟悉又有些陌生的长安城,心中感慨万千。
    遥想当年,自己从这里出发,踏上那漫漫西行之路,历经无数艰难险阻,风餐露宿,只为求得真经,普度众生。
    如今归来,长安城依旧繁华,可自己的心境却已截然不同。
    “忆往昔,孤身上路,一心向佛求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得今日归来。这一路的艰辛,唯有自己深知。如今真经在手,但愿能为大唐带来福祉,不负陛下所托,不负众生所望。”
    唐僧喃喃自语,眼中满是感慨,却不知早已换了世界。
    孙悟空却无心听唐僧感慨,目光敏锐,远远便看到那如潮水般涌来的北伐大军。
    唐僧顺着孙悟空的目光看去,不禁惊呼:“悟空,长安这是怎么了?有叛军?”
    孙悟空面色凝重,沉声道:“先进城吧。”
    四人进城,唐皇此时正万分惊惧,阐教仙人与佛教佛祖皆已撤离,那曾经仰仗的强大仙佛瞬间消失,而如今北伐的大军又即将兵临城下,大唐江山岌岌可危。
    听闻唐僧归来,唐皇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赶忙宣请。
    唐僧一见唐皇,立刻伏地拜见:“陛下,贫僧西行十几年,终于取得真经八十部!”
    唐皇一愣,疑惑道:“八十部?为何不是八十一?”
    唐僧亦是满脸不解:“佛祖言八十部,贫僧也不知为何。”
    这八十部与八十一部真经,虽仅一部之差,却如同准圣与圣人之间的差距,浩瀚无垠,难以跨越。
    唐皇顿时皱眉,忧心忡忡道:“御弟取经不圆满啊?如今北伐叛军快到了,朕的大唐江山堪忧,御弟这真经恐怕也无用了!”
    唐僧听闻,顿时心慌意乱:“陛下,怎会如此?”
    就在此时,北伐大军已然兵临城下。
    猪八戒长叹一声,对唐僧说道:“师父,猴哥,取经已经结束,俺老猪应该走了,希望我们后会有期吧!”
    唐僧连忙问道:“八戒何处去?为何不跟贫僧回灵山受封?”
    猪八戒无奈地摇摇头,苦笑道:“师父啊,灵山都没了,还受封什么?”
    说完,猪八戒身形一变,化成本来模样,竟是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扛着钉耙,驾云直奔首阳山而去。
    沙僧见状,也开口道:“师父,俺也该走了。”
    言罢,沙僧同样驾云,朝着昆仑方向而去。
    白龙马更是瞬间化作小白龙,朝着西海飞驰而去。
    看着弟子们纷纷告辞,唐僧顿时愣住,傻在原地,转头看向孙悟空,焦急问道:“悟空,到底发生什么事?他们为何不跟随回山受封?”
    孙悟空却充耳不闻,而是看向南方,大喝一声:“俺老孙给你们挡住叛军!”
    孙悟空说罢,立刻施展法天象地之术,身形瞬间变得无比巨大,顶天立地,如同一尊远古战神,朝着北伐大军直奔而去。
    唐皇见此,心中不禁一暖:“御弟的这个弟子了得,不知能否阻拦叛军!”
    唐僧赶忙说道:“陛下,这个弟子可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定然能够击败叛军!”
    当孙悟空如同一座巍峨巨山般拦住北伐大军之时,殷子煜从容走出。
    殷子煜看着孙悟空,似笑非笑道:“猴子,你来为你师父报仇?”
    孙悟空眼中怒火更盛,恨恨说道:“俺老孙自然要为师父报仇!”
    就在这时,金灵圣母也现身出来,看着孙悟空,怒斥道:“你这猴子,当真是愚不可及!”
    孙悟空看着金灵圣母,眼中带着疑惑之色:“你是当初给俺老孙本源,救俺老孙性命的人?为何要给俺老孙本源珠?俺老孙的本源珠为何在你手中?”
    殷子煜目光平静地注视着孙悟空,缓缓开口道:“你的本源珠实则是我所给予。当日,若不是我出手,六耳猕猴便早已取了你的性命。你暂且莫要急于找我复仇,须知三界之中知晓你身世之人不在少数。你刚出世之时,本源难以留存,几乎溃散,是我耗费心力为你收集本源,在你生死攸关之际才交予你。至于你本源为何会流逝,这一切皆是你那所谓的师父须菩提故意纵容。他这般做,只因你若获得本源,便难以诚心拜师,唯有如此才可听从安排踏上西游之路.”
    殷子煜也没有过多的解释,简单的讲述了真相,这一切需要他自己去寻找答案,直接告知真相他也未必相信。
    如今西游已经结束了,孙悟空也不再是应劫之人,算是自由人了,那么这一切是可以让孙悟空知道了。
    孙悟空听闻此言,如遭雷击,心中痛苦万分,大声嘶吼道:“不,不可能,俺老孙不信!”
    孙悟空声音饱含着无尽的悲愤与难以置信,似要将这片天地都震得粉碎,怎么也不信师父会害他!
    殷子煜并未过多解释,只是神色淡然地说道:“如今你已具备聆听三界万物的能力,自可去探寻三界真相。须菩提并非你真正的师父,他实则是准提圣人的分身。真相如何,你自己去寻找。待你查明一切,再来寻我报仇也为时不晚!”
    孙悟空只觉脑海中一阵轰鸣,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崩塌。
    所有的一切,竟都源于那个他最为信任的“师父”,这让他如何能够接受。他抱头痛哭,泪水夺眶而出,心中的痛苦与迷茫如汹涌的潮水般将他淹没。
    良久,孙悟空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化作一道流光瞬间消失,朝着一个方向消失,要从三界之中寻找证据,寻找真相。
    看着孙悟空离去,殷子煜一声令下,大军如汹涌的潮水般顺势兵临长安城下。
    闻仲望着眼前的长安,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指着长安说道:“曾经这是封神时期我等未能攻破的西岐,没想到时隔一个元会,竟会以这般方式再次兵临此地!”
    殷子煜神色平静,淡淡说道:“王朝更替,无论是周和唐,其本质并无区别,破城吧!”
    如今,长安已无阐教与佛教仙佛守护,大军攻城之势锐不可当。
    不多时,城门被破,大军如入无人之境,浩浩荡荡地涌入长安。
    唐皇率领一众群臣,神色凝重地站在皇宫门下,看着大军进入皇城,并无任何的抵抗,大势已定,长安抵抗也是无用了。
    帝辛身着玄鸟帝袍来到宫门之前,目光如炬,看向唐皇,问道:“你便是当今天子吧?孤为星君之时,对你并不陌生,你也算个英雄人物,只可惜诸多事由不得你。”
    毕竟帝辛当了一个元会的星君,三界之中王朝的更迭变迁,皆看在眼里,对于唐皇还是很欣赏的,但是没办法,阐教的秩序代言人,自然是身不由己。
    唐皇坦然地看向帝辛,神色间虽有几分无奈,却也不失帝王的尊严,说道:“事已至此,朕无话可说!”
    帝辛微微点头,说道:“也罢,孤不难为你。曾经姬发自称天子,却被孤所斩。如今时移世易,你且昭告三界,所谓天子,不过是奴役万民之辈。朕愿成为最后一个天子,自降为人皇,从此去掉天子称号,做完此事,孤给你自由!”
    唐皇听后,微微一愣,旋即说道:“此事朕愿意做,此乃人族之未来。如今不再有仙人制约,也算是为解除人族众生的束缚。”
    很快,以天子的名义,一份檄文瞬间昭告三界。
    盖闻天地有常,人道为尊,然气运流转,关乎兴衰。昔者,姬发悖逆无道,甘为人奸,竟降人皇之尊为天子之位。此举大谬,致使我人族气运如江河日下,蒙尘受辱久矣。
    姬发不念人族福祉,为一己之私,谄媚神权,自降身份,弃人皇之正位,使人族尊严扫地,气运离散。自此之后,人族仰人鼻息,于神权阴影下苟延残喘,发展之路崎岖坎坷,困苦不堪言。
    朕承祖宗之余烈,践天子之位,兢兢业业,欲挽人族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奈何天数无常,神权横加干涉,人族积弱之势难改。幸得天佑,人皇帝辛崛起,怀匡扶人族之宏志,具扭转乾坤之伟力。
    朕深思熟虑,为我人族长远计,愿为最后一任天子,自愿归降人皇帝辛。从此摒弃天子之号,唯奉人皇帝辛为主。朕意已决,旨在还人族以尊严,聚人族之气运,使人族重归辉煌。
    按照帝辛的要求,唐皇的檄文顺利传檄天下,自封神起,西岐叛乱,到唐皇主动撤去天子号,历时一个元会,此因果终于了结。
    此刻的唐僧,仿佛置身于一场荒诞的噩梦中,整个人完全傻眼了。
    没想到刚刚回来,本以为这真经可以普度众生,看到的则是大唐的改朝换代。
    望着局势急转直下,唐僧的内心满是迷茫与无助,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急忙趋步到唐皇面前,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询问道:“陛下,这真经……这真经该如何是好?”
    唐皇神色黯然,无奈地叹息一声,缓缓说道:“如今人皇已临长安,这真经你且交予人皇处置吧。”
    唐僧听闻,虽满心不舍,但也只能遵从。
    唐僧来到帝辛面前,眼中满是恳切与执着,说道:“陛下,贫僧历经十数载,千辛万苦,方才取得这八十部真经。此经乃是用来普度苍生,导众生向善,能化解世间疾苦,洗涤人心之恶念,希望陛下善用之!”
    帝辛神色冷峻,目光扫过那一堆真经,冷哼一声,道:“奴役万民之道,也配污寡人之眼。传令下去,将其全都烧掉!”
    随着帝辛一声令下,士兵们迅速堆积柴薪,点火焚烧。
    熊熊烈火瞬间升腾而起,将那八十部真经吞噬其中。
    火焰焚烧真经,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仿佛是西游在这世间最后的悲叹。
    唐僧见状,如遭雷击,整个人瞬间崩溃。
    唐僧不顾一切地扑到真经前,双膝跪地,泪水夺眶而出,继而嚎啕大哭起来。“佛法乃是普度众生之根本,众生皆苦,唯有佛法能救他们脱离苦海,导他们走向光明大道,为何要烧啊……”
    唐僧边哭边喊,声音中满是绝望与不解:“这真经承载着无数的智慧与慈悲,能让人弃恶从善,能让世间充满祥和,为何……为何要毁了它……”
    唐僧的哀嚎声在空气中回荡,然而周围的人却似乎都充耳不闻,无人再去理会唐僧那悲痛欲绝的哭诉。
    眼见着那承载自己半生心血与信仰的真经,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唐僧的眼神瞬间变得空洞而绝望。
    “不……不……”
    看着真经被烧,唐僧已然失去了所有活着的希望,猛地站起身来,毫不犹豫地纵身跳入那烈焰熊熊的火海之中。
    火焰瞬间将唐僧吞噬,唐僧任由火焰吞噬,竟然毫不改变颜色,盘膝坐在火焰上,将自己彻底吞没,自己跟真经一起被烧,也算是圆满。
    不多时,唐僧的肉身便在火中化为几颗舍利子,只留下一缕真灵飘荡在半空之中。
    殷子煜看后叹息道:“道可道,非恒道,遍了世间,你认为正确的道也不再是道!”
    此时,镇元子正于封神台,有条不紊地准备封神。
    突然,镇元子心中一动,察觉到了这缕游离的真灵,毕竟是取经人,整个西游的关键人物,镇元子微微抬手,那真灵便如同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缓缓朝着封神榜飞去。
    镇元子目光平静而深邃,看着那真灵融入封神榜,口中念道:“今将此真灵纳入封神之列,你便为此次量劫进入封神榜最后一人。”(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