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都市小说 >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 第314章 学习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14章 学习

    第314章 学习
    日头升起,驱散了京城电视机厂家属院的潮气,楼下传来自行车铃鐺“叮铃”的脆响,混著远处早点摊炸油饼的香气飘进二楼的窗户。
    陈淑芳繫著蓝布围裙,从煤气灶上拎起铝製蒸锅,蒸腾的热气裹著白麵包子的香气扑在脸上,她朝著里屋喊:“婷婷,醒了没?饭好啦!”
    臥室门“吱呀”一声开了,王婷穿著睡衣走出了臥室:“早醒了,我收拾房间呢。”
    她说著就往厨房走,路过客厅时见父亲坐在餐桌旁看《京城晚报》。
    陈淑芳端著蒸好的包子出来,见王光伟坐著不动,伸手在他胳膊上拍了一下:“嘿,你倒是挺自觉,我叫闺女吃饭,你倒先占上位置了。”
    她把铝屉放在桌上,又从橱柜里端出一碟咸菜一是自家醃的芥菜疙瘩,切得细细的,拌了点香油,旁边瓷碗里还摆著三个茶叶蛋。
    王光伟把报纸折了折,反问:“我又咋了?今儿个早上可没晚起。再说了,闺女能吃,我这当爹的就不能吃了?”
    陈淑芳挑了挑眉,语气里满是骄傲:“老王同志,你现在还真跟咱女儿比不了一婷婷可是上过天安门观礼台、接待过外宾的人,你行吗?”
    王光伟不气反笑,顺著话茬接道:“你说的没错,咱家婷婷现在有出息了,我呀,確实比不了。”说著,他站起身,朝著王婷招手:“婷婷,你坐,爸爸给你盛饭。”
    “行啦你们,別闹了,赶紧坐下吃吧,一会儿饭该凉了。”王婷手里端著两碗刚盛好的小米粥,放在父母面前的餐桌上。
    陈淑芳拿起筷子,夹了一筷子咸菜就著粥喝,看著女儿笑:“婷婷,你再跟妈讲讲昨天接待外宾的经过唄?”
    王婷正咬著包子,闻言抬了抬头:“妈,昨天吃饭的时候不都说过了吗?”
    “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陈淑芳放下筷子,眼里满是期待,“妈爱听,再讲一遍唄,就当给妈解闷了。”
    王婷笑道:“不讲了,再讲王厂长就该烦了。”
    王光伟立刻接话,笑著说:“不烦,不烦,爸也爱听。”
    王婷看著父母眼里藏不住的期待,心里清楚他们是真为自己骄傲,一阵暖意涌上心头。
    她顿了顿,忽然想起件事,开口道:“爸妈,对了,还有件事想跟你们商量。韩老师说,我们这些参加了国庆外宾接待的同学,都能申请去美利坚做交换生的项目,你们觉得我该不该报名?”
    “妈呀!出国?”陈淑芳手里的筷子“当哪”一声掉在桌上,声音陡然拔高,眼睛瞪得溜圆“婷婷,你们老师是让你去美利坚留学?真的假的?”
    王婷赶紧点头:“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不过现在只是报名阶段,能不能选上还不一定呢。”
    王光伟压著心里的激动,儘量平静地问:“婷婷,要是真成了交换生,得去多久?费用大概得多少?”
    王婷细细答道:“出国时间大概两年左右。因为是交换生,学校之间有学费互免协议,不用给美方交学费。不过,住宿、生活费、签证费、保险费还有往返机票这些,得自己承担。
    韩老师说了,学校也会提供一些奖学金和资助,整体费用应该不会太高。”
    王光伟点点头,语气篤定:“费用的事你不用管,爸会想办法。”
    王婷连忙补充:“爸,我也没说一定要出国,这不是先跟你们商量嘛。”
    “这有什么好商量的?”陈淑芳立刻接话,拉著女儿的手就不肯放,“这么好的机会哪儿找去?婷婷你赶紧报名,爸妈都支持你!你要是能去美利坚留学,你们老王家可就光宗耀祖了!”
    王婷看著母亲激动的样子,心里却有点发沉:“妈,我要是真去了,一走就是两年,您不想我啊?”
    陈淑芳的手顿了顿,眼圈微微发红,却还是硬著心肠说:“想,咋会不想?你哥当兵走了快两年,我天天想,可那不是为了他的前途嘛。你去留学也是一样,为了你好。”
    王光伟看出女儿的犹豫,轻声问:“婷婷,你是不是有啥顾虑?跟爸说说。”
    王婷想了想,如实说:“昨天我跟李哲提过这事,他说去国外能长见识,也能学到东西,但国外治安不太好,对华人还有一定歧视,担心我一个人去不安全。”
    王光伟赞同地点点头:“李哲说的也有道理,我也听说美利坚那边经常有游行示威,还有枪击案件,確实不如咱们这儿安全。”
    陈淑芳却轻哼一声,语气带著点不屑:“婷婷是去留学,又不是去打仗,学校里能有啥不安全的?再说了,李哲就是农村来的,他能了解美利坚吗?我估计他都不知道美利坚在哪个州。”
    王婷立刻替李哲辩解:“妈,您咋这么说呢?人家李哲虽然是外地人,但对国外的事並不陌生,肯定比您知道的多。”
    “他既然知道得多,为啥不愿意让你出国?”陈淑芳反问。
    “人家没说不让我出国,是担心我的安全。再说了,我一个人去美利坚,您就不担心吗?”王婷也跟著反问。
    “担心肯定是担心,但妈还是觉得不能错过这么好的机会。”陈淑芳语气软了下来,劝道,“真要错过了,你以后肯定会后悔的。”
    见王婷没接话,她又扭头碰了碰丈夫的胳膊:“他爹,你也说两句啊。”
    “婷婷,你自己心里是咋想的?”王光伟没有直接给建议,而是先问女儿的想法。
    王婷抿了抿嘴,坦诚道:“对於美利坚,我也挺好奇的,也想去看看,但又觉得两年时间有点久——我现在也拿不准该不该报名。”
    王光伟又问:“你和李哲现在处对象,他除了担心安全,就没別的想法了?”
    王婷答道:“他主要就是担心我一个人在国外不安全,还说让我等他几年,等以后他的生意发展好了,会带我去美利坚游玩。”
    “呸呸呸,男人的话听听也就行了,当不得真!”陈淑芳立刻反驳,还不忘扯上丈夫,“你爸当初为了哄我跟他结婚,好听的话也说了一大堆,到最后又有几条实现了?”
    王光伟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语气带著点不满:“说孩子的事呢,咋又扯到我身上了?”
    陈淑芳没理会丈夫,转头盯著王婷,语气坚定:“婷婷,听妈的,去学校就立刻报名美利坚交换生。其他的你啥都不用想,有爸妈在呢——”
    “可是——”王婷还想再说点什么。
    陈淑芳直接打断她:“没什么可是的!你听妈的准没错,错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妈不希望你这辈子留遗憾——”
    说著,她又用脚轻轻踢了踢丈夫:“他爹,你倒是再劝劝婷婷啊。”
    王光伟沉吟片刻,缓缓开口:“你妈说的有道理。既然老师给了机会,你就先报名一就算以后真不想去了,再取消报名也不迟。
    可要是现在错过了报名时间,以后再想爭取,可就没机会了。”
    王婷低下头,抿著嘴沉默了一会儿,才轻声说:“报名的事也不急,我想再考虑考虑——”
    上午九点。
    全聚德前门店外,朱红立柱笔直矗立,撑起气派的门楣,门楣中央悬掛著一块黑底金字的“全聚德”匾额,字体道劲有力,透著百年老字號的厚重感。
    两侧的玻璃橱窗里,陈列著几帧泛黄的领导人合影,相框边角整齐地贴著“欢迎外宾”的中英文字条。
    此时的全聚德刚开大门,还没正式营业,餐厅经理刘跃文已站在大厅中央,一身藏蓝中山装穿得板正,精瘦的身形透著干练。
    他眉头微蹙,目光扫过面前站成两排的员工,声音不高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威严:“都精神点!
    —
    现在是国庆节期间,街上到处都是外宾,这几天咱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客人照顾好。
    记住了,优先服务外宾,说话办事都得拿出咱们全聚德的样子,脾气放好点,哪怕忙得脚不沾地,也绝不能跟客人甩脸子、发脾气!”
    他顿了顿,手指在身侧轻轻敲了敲,语气又沉了几分:“还有,这几天谁也別想著请假,天大的事都得等过了这段高峰期再说。
    咱们全聚德的招牌不能在这节骨眼上出岔子,谁要是敢给我关键时刻掉链子,明天直接去后厨刷盘子!”
    员工们之前还有些漫不经心,有的偷偷抠著衣角,有的眼神飘向窗外,可听著刘跃文的话,尤其是听到“发配到后厨洗盘子”,一个个都瞬间收了心神,腰杆挺得笔直,齐声应道:“听到了!”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员工从门口走了进来,凑到刘跃文身边压低声音说:“刘经理,给咱们供应黄瓜的李老板来了,就在门口等著呢。”
    刘跃文一听“李老板”,脸上的严肃立刻散了大半,眼瞅著天就要冷了,一旦进入了冬天整个京城只有李哲能供应新鲜黄瓜。
    这可是保障餐厅菜品的关键人物,可不敢怠慢。
    他对著员工摆了摆手:“行了,都去准备吧,记住我刚才说的话。”说完,便快步朝著餐厅门口走去。
    刚到门口,刘跃文就看见李哲站在那里,身材高大,气质比先前更加沉稳。
    刘跃文赶紧笑著迎上去,双手微微抬起:“李总,稀客稀客!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
    李哲也笑著回迎,语气温和:“刘经理,我刚到门口就听见您在跟员工开会,没打扰到您工作吧?”
    昨天带王婷吃了全聚德,不过不是这家前门店,是另一家和平店。
    “没有没有。”刘跃文摆了摆手,热情地说,“咱可有日子没见了,我正琢磨著找机会跟您聚聚呢。李总,快里边请!”说著,他做了个恭敬的请的手势,引著李哲往餐厅里走。
    跟著刘跃文走进全聚德,熟悉的环境扑面而来,李哲的思绪不由得飘回了过去。
    他想起第一次来全聚德推销黄瓜的时候,自己和父亲站在大厅里排队,那队伍长得看不到头,他饿得实在受不了,就从包里掏出一根黄瓜啃了起来。
    也是在那次,他认识了大庄,那傢伙从他这儿买了黄瓜,转头就拿著去朋友面前装x,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有些好笑。
    后来,因为全聚德和平店的环境更宽、档次更高,他就经常去那边吃饭了,这边反而来的少了。
    刘经理领著李哲上了二楼的包间,包间里装修雅致,木桌木椅透著古朴的气息。
    他请李哲坐下,转身从一旁的柜子里拿出茶叶,泡了一壶热茶,给李哲倒了一杯,递到他面前:“李总,先喝口茶暖暖身子。”
    “谢谢。”
    李哲从口袋里掏出一包万宝路香菸,抽出一支递给刘经理,自己也点了一根,烟雾缓缓在包间里散开。
    刘经理抽了一口烟,话锋转到了正事上,语气带著几分关切:“李总,现在都十月了,眼瞅著天气就要冷了,今年你那大棚黄瓜的產量咋样?”
    李哲听了,笑著摆了摆手:“刘经理,您放心,今年我扩大了种植面积,黄瓜种得比往年多,肯定能给您足够的供应。”
    刘经理听了,脸上露出一抹笑意,端起桌上的茶杯:“李总,那我就以茶代酒,敬您一杯。谢谢您的照顾。”
    两人碰了碰杯,各自喝了一口茶,放下茶杯后,又聊了几句国庆期间餐厅的生意。
    刘经理说这几天客人特別多,尤其是外宾,忙得脚不沾地。
    李哲听著,顺势说起了自己的事:“刘经理,我开的那家蜀香居餐厅,最近生意还不错,今年我打算在西单那边再开一家分店,拓展拓展业务。”
    刘经理一听,立刻来了兴趣,问道:“哦?西单那边的地段可不错,那分店的面积有多大啊?”
    “將近五百平米,上下两层的底商,我已经著手装修了。”李哲回答道。
    “嚯,这么大的面积!李总,你可真有魄力!”
    李哲笑了笑,话锋一转,语气带著几分恳切:“刘经理,今天我过来,其实是有件事想请您帮忙。”
    “咱们都是老朋友了,有什么事你儘管说,只要我能帮上忙,肯定不含糊。”刘经理爽快地说道。
    李哲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您也知道,说到京城的美食,不管是本地人、外地人,还是外国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全聚德的烤鸭,那可是咱们京城的招牌。
    我那蜀香居分店,除了做川菜,还想加个烤鸭项目,跟著沾沾全聚德的光。
    当然,跟您这全聚德比不了,您这儿每天客人都排成长龙,好多人还吃不上呢。
    我想著那些想吃烤鸭、但在您这儿排不上队的客人,说不定会愿意去我那尝尝,也算是给客人多一个选择。”
    他顿了顿,看著刘经理的表情,继续说道:“不过,我之前一直做的是川菜,对开烤鸭店一点经验都没有,就连烤鸭炉和烤鸭室该怎么设计都不知道,所以今天特意来您这几,想参观一下您的烤鸭室,取取经。”
    等了一会,见刘经理没有接话,李哲说道:“刘经理,我这个提议可能有些冒昧,如果不符合贵餐厅的规定,您就当我没提过,千万別往心里去。”
    刘经理沉默了几秒,手指轻轻敲击著桌面,隨后缓缓开口:“李总,如果是外人提这个要求,我想都不想,直接就拒绝了。
    毕竟烤鸭室是咱们餐厅的核心区域,涉及到不少门道,不能隨便让人参观。
    不过,李总,咱们可是老朋友了,去年头一份给我们供应黄瓜。就冲这份交情,我也得给你这个面子,没问题,我带你去参观。”
    李哲一听,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连忙说道:“太感谢您了,刘经理!您可真是帮了我大忙了一”
    刘经理站起身,对著李哲做了个请的手势:“客气啥,走,我现在就带你去烤鸭室。”
    就在这时,李哲忽然想起什么,开口说道:“刘经理,还有个事想跟您说一下,我还带了两个人过来,一个是蜀香居的店经理,还有一个是装修公司的负责人,负责分店的装修工作。
    他们俩就在外面的车里等著呢,能不能让他们一起参观?这样他们也能更清楚该怎么设计、装修烤鸭室。”
    刘经理听了,十分大方地说道:“没问题,让他们一起进来吧。”
    李哲连忙起身:“那我现在就去叫他们进来。”说完,快步走出包间,下了楼,到餐厅门口將谭静雅和陈永发接了进来。
    李哲將两人带到刘经理面前,介绍道:“刘经理,这位是蜀香居的谭经理。这位是永发装修公司的陈经理,我的分店装修工作就交给他们公司了。”
    谭静雅和陈永发连忙对著刘经理打招呼:“刘经理,您好!”
    刘经理笑著点了点头:“你们好,欢迎来全聚德参观。”说完,便领著李哲、谭静雅和陈永发朝著烤鸭室走去。
    刘经理本身就是大厨出身,早年在烤鸭室里待过不少年,对於后厨的环境、烤鸭室的构造都十分熟悉。
    一进烤鸭室,一股热气夹杂著烤鸭的香气扑面而来,里面摆放著几口硕大的烤鸭炉,炉火烧得正旺,橘红色的火苗在炉口跳动。
    刘经理指著烤鸭炉,详细地介绍起来:“这烤鸭炉是特製的,用的是果木做燃料,这样烤出来的鸭子才有独特的香味。
    炉体的厚度、炉內的温度控制都有讲究,温度高了容易烤焦,温度低了又烤不熟,必须得精准把控。”
    他又领著三人走到烤鸭室的另一侧,指著墙上的通风管道和旁边的操作台说:“烤鸭室的通风很重要,不然里面的油烟太大,不仅影响师傅操作,还会影响烤鸭的品质。
    这边的操作台要留足够的空间,方便师傅处理鸭子、掛炉、出炉,尺寸方面也得根据烤鸭炉的大小来定。”
    谭静雅一边听,一边认真地记著,时不时开口询问:“刘经理,那製作烤鸭除了烤鸭炉,还需要哪些特殊的工具和步骤?”
    刘经理耐心地一一解答:“製作烤鸭需要的工具不少,像片鸭刀、掛鉤、打气筒这些都得是专用的。
    製作烤鸭的流程確实不简单,从选鸭、处理鸭子,到打气、烫皮、掛色、风乾,再到掛炉烤制,每一步都有讲究。
    尤其是烤的时候,得经常观察鸭子的顏色变化,调整位置,对师傅的技术要求確实高。”
    李哲则关注著成本和工期的问题,他问道:“刘经理,像咱们这样的烤鸭室,要是重新装修打造一个,大概需要多少成本啊?
    还有,从开始装修到能正式投入使用,工期大概得多久?”
    李哲之所以没有去和平店,是因为那边的餐厅面积太大,反倒是前门店的面积和蜀香居相仿,更有借鑑的价值。
    “成本方面,主要看烤鸭炉的数量和装修的档次,你们要是弄一个中等规模的,加上设备和装修,估计得几千块钱。
    工期的话,要是工人手脚麻利,材料能及时供应上,差不多一个月就能搞定。”刘经理仔细算了算,给出了大概的数字。
    陈永发则更关注专业的装修细节,他拿出隨身携带的本子和笔,问道:“刘经理,烤鸭炉的安装位置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比如离墙面的距离、地面的承重能力这些。还有,通风管道的尺寸和走向,有没有具体的標准?”
    刘经理走到烤鸭炉旁,用脚指了指地面:“烤鸭炉离墙面至少得留一米的距离,方便师傅操作和检修,地面的承重能力也得够,毕竞烤鸭炉加上里面的燃料和鸭子,重量不轻。
    通风管道的直径至少得有30厘米,走向要儘量顺畅,避免拐弯太多,影响通风效果。”他一边说,一边比划著名,把每个细节都讲得清清楚楚。
    等参观完烤鸭室,刘经理热情地邀请三人一起在餐厅吃午餐:“李总,马上就到饭点了,就在这儿吃点吧,尝尝咱们刚烤好的烤鸭。”
    李哲看了看外面大厅里已经开始陆续上客,连忙谢绝:“不了,刘经理,国庆节期间店里的生意忙,就不留在这儿给您添麻烦了。
    今天能参观烤鸭室、学到这么多东西,已经很感谢您了,等以后您不忙了咱们再聚。”
    刘经理见李哲態度坚决,也不再强求,便送三人下楼,一直送到餐厅门口。
    临上车前,李哲凑到刘经理身边,压低声音说道:“刘经理,还有个事想麻烦您。
    我之前一直经营川菜,对烤鸭这行当实在不了解,也没接触过烤鸭师傅,您能不能帮我介绍一个退休的烤鸭师傅啊?
    有经验丰富的师傅指导,我们这烤鸭项目才能真正做起来,不然光靠我们自己摸索,根本摸不透门道。”
    刘经理想了想,点了点头:“行,我认识几个退休的老师傅,他们以前都是全聚德的老师傅,技术过硬。等我回头跟他们联繫一下,问问他们有没有意愿,有消息了我再跟你说。”
    “太谢谢您了,刘经理!您可真是帮了我大忙了!”李哲感激地说道。
    他清楚烤鸭是个技术活,没有经验丰富的师傅,就算把烤鸭室装修得再好,也做不出地道的烤鸭,刘经理肯帮忙介绍退休师傅,无疑是解决了他的一大难题。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