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都市小说 >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 第315章 犯难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15章 犯难

    第315章 犯难
    离开全聚德餐厅后,李哲开着车载着谭静雅和陈永发往西单方向赶。
    抵达西单时已临近中午,三人走进路边一家小餐厅用餐。
    馆子不大,七八张桌子挤得满满当当,好在他们来得早,靠里还剩一张方桌。穿蓝布褂子的服务员递过塑封餐单,上面就十来样菜。
    李哲扫了一眼,抬头笑道:“来盘门钉肉饼,一份爆肚,再来个干炸丸子,三碗羊杂汤,汤多放香菜。”
    饭馆虽小,但味做的很地道,尤其是门钉肉饼,咬一口爆汁,满嘴油香。
    简单吃过午饭,三人立刻动身前往西单的那间底商。
    上午在全聚德时,他们已经仔细观察了烤鸭室的布局与烤炉的构造,此刻结合蜀香居川菜的经营特点,首要确定的便是“川菜后厨与烤鸭室分开设置”的方案——既要保证川菜烹饪不受影响,也得让烤鸭制作流程独立运转,互不干扰。
    刚踏进空旷的底商,谭静雅便先开口,对着陈永发说起了蜀香居崇文门老店的情况:“陈经理,老店的布局您可以参考下——一楼全是散桌,方便接待散客;二楼是包间,主要做宴请生意。
    这次新店的要求得再提一提,尤其是二楼包间,装修得比老店更精致,档次要更高一些,而且包间一定要用隔音材料,客人谈事情才不受打扰。”
    她顿了顿,伸手在空中比划着空间分区:“包间规格分三种就行,一种是八人桌,适合家庭聚餐或小型宴请。
    一种放十到十二人桌,能满足中等规模的朋友聚会;还有一种要放十六到十八人桌,专门承接商务宴请。
    对了,餐厅油污重,不管是一楼大堂还是二楼包间,地板一定要选防滑的,万一客人滑倒就麻烦了。”
    陈永发掏出笔记本,笔尖在纸上快速记录,一边记一边点头:“谭经理考虑得周到,防滑地板、隔音材料,还有包间规格,这些我都记下来了。”
    这时李哲接过话头,补充:“陈经理,餐厅整体风格要往‘雅致’上靠,别太花哨,得让客人坐着舒服;另外后厨的排烟系统必须做好,尤其是烤鸭炉的烟,绝不能飘到餐厅里或者街道上,不然既影响客人用餐,又容易被投诉。
    还有一点,所有设计都得符合安全规范,特别是防火要求,这事儿不能马虎。”
    陈永发立刻在笔记本上圈出“排烟”“防火”两个关键词,抬头看向李哲时,眼神里多了几分敬佩:“李总您放心,安全和防火是底线,我肯定按最高标准来设计。”
    上午,他跟着李哲去全聚德参观,原本还觉得这事有点不靠谱,毕竟,烤鸭是人家全聚德的看家本事,一般人别说进烤鸭室看流程,就连靠近都难。
    谁曾想,那位刘经理还真就同意了,而且还亲自领着他们进了烤鸭室,讲解了一些制作烤鸭的细节,这人脉关系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陈永发没想到:或许在全聚德刘经理眼里,李哲的新餐厅主营川菜,附带做烤鸭,根本算不上“竞争对手”,京城做烤鸭的也不差这一家,允许参观也只是卖个顺水人情。
    “嗡……”就在三人围着空间布局讨论时,李哲腰间的寻呼机突然响了。
    他低头一看,显示屏上跳动着钱多多的手机号,立刻跟谭静雅、陈永发打了声招呼:“你们先聊着,我出去回个电话。”
    底商斜对面就有个公共电话亭,李哲走过去拿起话筒,按号码拨了出去,电话接通后直接开口:“喂,麻烦找下钱总。”
    “李总,我就是钱多多啊!”电话那头传来钱多多爽朗的声音,“我跟广播电台的朋友搭了线,明天中午您有时间吗?咱们一块儿坐坐,把广告的事儿敲定下。”
    “有时间,当然有时间!”李哲立刻应下,又笑着补充,“不过我对廊方市不熟,还是您定地方吧,这顿我请。”
    “哎,那可不行!”钱多多语气带着几分热络,“都到了我的地盘,哪能让您请客?李总,明天上午十二点,咱们约在廊方市金光道的廊方饭店,那儿的菜味道地道,环境也清净。”
    “行,那明天中午我带两瓶好酒,咱们好好喝几杯!”李哲说完,又跟钱多多确认了一遍时间地点,才挂断电话。
    虽然钱多多没有明说,但他也猜到了——应该是广播电台做广告的事有了眉目,不然对方不会特意约见面。
    等李哲回到底商,就见陈永发坐在临时搬来的木桌旁,手里拿着铅笔写写画画,纸上已经有了餐厅的大致草图;谭静雅则拿着尺子在后厨区域比划,时不时弯腰测量墙面距离。
    看到李哲进来,谭静雅立刻直起身,指着后厨内侧的一间屋子说:“我刚琢磨了下,这里当川菜后厨最合适,空间够大,离前厅也近。
    至于烤鸭室,我觉得可以放东侧,专门隔出一个独立空间,甚至能装一面玻璃墙——让客人能看到烤鸭烤制的过程,你觉得怎么样?”
    李哲愣了一下,随即笑着反问:“你怎么突然想到这个点子了?”
    “还不是上午去全聚德受的启发!”谭静雅脸上带着几分雀跃,“说实话,我做餐饮这么久,也是头一次进烤鸭室,连我都觉得新鲜好奇,普通客人肯定更感兴趣。
    要是能做成‘明厨烤鸭’,既能让客人放心食材,又能当成一个特色吸引客流,多好啊!”
    “明厨烤鸭……”李哲重复了一遍,眼里也露出认可的神色,“这个想法确实有新意,既显诚意,也算是一个餐厅特色。”
    这时陈永发拿着笔记本走了过来,将本子递到李哲面前:“李总,我根据咱们刚才聊的,画了个简单的设计草图,您看看合不合心意。”
    李哲接过来仔细翻看——草图上,一楼标注了“天台”“大堂散桌”“川菜后厨”,东侧单独隔出一块区域标着“烤鸭室”;二楼则规划了“包间区”“厕所”“洗手台”,甚至连包间的规格分区都用虚线标了出来。
    “可以,暂时就按这个户型来设计。”李哲看完,将笔记本还给陈永发,语气带着几分满意。
    陈永发接过本子,立刻说道:“那我回去后就细化设计图,再统计下需要的建材和工费,过两天给您一份详细的报价单。”
    “好,辛苦你了。”李哲拍了拍他的肩膀。
    “应该的,李总。”陈永发笑着应了一声,又跟谭静雅打了声招呼,便收拾好笔记本,转身离开了底商。
    ……
    敲定完西单底商的装修细节后,李哲开车载着谭静雅去了西单雅苑小区。
    刚推开三楼的房门,谭静雅便拉着李哲的胳膊往里走:“这两天忙里偷闲,我又添置了几件家具,你看看还满意吗?”
    李哲顺着她的目光打量,空荡荡的屋子确实添了些生气:靠窗的位置摆着一张崭新的木床,墙角立着一个浅棕色衣柜,客厅中央还放了张四方木桌,虽都是简单家具,却透着一股烟火气,只是家电还没添置,显得有些空缺。
    谭静雅走到厨房门口,回头看向李哲,眼神里带着几分邀功的意味:“你觉得我挑的这些家具咋样?等我再买些锅碗瓢盆之类的厨具,就能搬过来住了。”
    李哲走到客厅的椅子上坐下,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目光扫过还显空旷的屋子,随即从随身的黑色公文包里掏出一沓钞票——里面既有人民币,也有外汇券,递到谭静雅面前:
    “谭姐,我知道你手里没多少闲钱,这些你先拿着,再添置一些家电。”
    谭静雅挨着他坐下,伸手接过钱,却只抽了薄薄一小迭,剩下的又仔细塞回李哲的包里,声音轻柔却坚定:“这些就够了。现在新餐厅装修要花钱,超市筹备也得垫资金,到处都要用钱,我这边不用急着添大件。
    等蜀香居分店开业赚钱了,再慢慢买新家电、新家具也不迟,眼下这些东西够用了。”
    李哲看着她懂事的模样,心里泛起一阵暖意,也没再执意推让——这几个月大棚蔬菜没什么进账,他之前的积蓄大多投进了蔬菜大棚、新餐厅和超市,手里确实得留些流动资金应急。
    他伸手搂住谭静雅的腰,笑着打趣:“要不,咱们今晚就住这儿?提前感受下住新家的感觉。”
    谭静雅被他说得脸颊微红,伸手拍了下他的手背,带着几分嗔怪:“想什么呢?连被褥碗筷都没有,住这儿喝西北风啊?等过些日子,把该添的东西都备齐了再说。”
    话虽这么说,她眼底的期待却藏不住——李哲的四合院虽大,却始终不是属于她的地方;而这套小小的两居室,哪怕简陋,却是她和李哲独有的温馨港湾……
    ……
    傍晚。
    筒子楼二楼的陈家,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陈淑芳声音洪亮,先开了口:“妈,昨儿个的国庆典礼,您看了没?”
    陈老太笑着应道:“那指定得看啊!建国四十周年这么大的日子,我咋能落下。昨儿一早我就把电视打开了,那场面是真热闹,真好!”
    “妈,那您在电视上有没有看着熟人啊?”陈淑芳又问。
    这话让陈老太愣了一下,随即答道:“熟人?那几位领导人常上电视,咋能不熟悉?”
    “妈,我说的不是领导人,是咱们身边的人。”陈淑芳耐心引导。
    陈老太恍然大悟,笑着打趣:“那可没有!我要是有那能耐认识能上国庆典礼的人,也不至于还住筒子楼,早搬四合院了,哈哈!”
    “妈,您是没仔细找!我跟您说,昨儿个婷婷也去天安门观礼台了!”陈淑芳带着几分得意说道。
    “啥?婷婷也参加国庆了?!”陈老太满脸惊喜,声音都提高了些。
    “那还有假,我还能骗您不成。”陈淑芳笑得眉眼弯弯。
    一旁正在做作业的小胖子也停下笔,露出好奇的神色:“大姨,二姐为啥能去参加国庆庆典啊?”
    “为啥?就因为她英语好!国庆接待部门专门去他们学校选拔,从几百个学生里挑出几个拔尖的,专门给外国友人当翻译。”陈淑芳语气里的骄傲藏都藏不住。
    陈老太越听越高兴,连连点头:“哎哟,还是我们家婷婷有本事,都能给国际友人当翻译了!”
    小胖子也露出向往的神情,小声嘀咕:“二姐真厉害。”
    陈淑芳见状,转向小胖子,语重心长地说:“辉京,大姨跟你说,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学英语。哪怕其他学科差点,英语也得认真学——这英语啊,特别特别重要。”
    小胖子听得认真,用力点头:“大姨,我记住了。”
    “瞧你这高兴的劲儿。”陈老太看着大女儿,又想起了外孙女,问道:“婷婷呢?怎么没跟你一起来?”
    “哎,婷婷原本是打算今天来看您的,被我赶回学校了。”陈淑芳答道。
    陈老太顿时皱起眉:“这是为啥啊?孩子好不容易歇两天,咋不让她多待会儿。”
    “您不知道,婷婷他们学校要选一批优秀学生去美利坚留学,名额少得很!我让她赶紧回学校报名,别错过了机会。”陈淑芳的话一出口,陈老太和小胖子都愣住了。
    “啥?婷婷要出国留学?”陈老太活了大半辈子,还是头回听说家里孩子要去国外上学,语气里满是惊讶。
    “没错!就是要出国留学了,哈哈!”陈淑芳想到这事儿,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二姐也太厉害了吧!”小胖子看着大姨,脸上的敬佩又多了几分,那可是真心实意的佩服。
    “辉京,你再记住大姨一句话,好好学英语!国外跟国内不一样,你要是以后能出国留学,你们老李家也能跟着光宗耀祖!”陈淑芳又叮嘱了小胖子一句,似乎生怕他刚才没用心听。
    陈老太听了,轻轻皱眉,对大女儿说:“你跟孩子说这些干啥。”接着又转向外孙子,温柔地说:“辉京,不管是啥学科,都得好好学知识,学会了就是自己的本事,比啥都强。”
    “我记住了,姥姥。”小胖子乖乖点头。
    就在这时,“咯吱”一声,门被推开了。陈淑萍从外面走进来,笑着问道:“姐,你来了啊!我说屋里咋这么热闹,你们这是在说啥高兴事儿呢?”
    “妈,我二姐要出国留学了!”小胖子嘴快,抢先把消息说了出来。
    “婷婷要出国留学?”陈淑萍愣了一下,随即看向陈淑芳,确认道:“姐,这是真的吗?”
    “哈哈,当然是真的!要去美利坚呢。”陈淑芳笑着点头。
    陈淑萍先是为外甥女感到高兴,但很快又微微蹙起眉:“婷婷这一留学,要走多久啊?啥时候出发?”
    陈淑芳答道:“啥时候走还没定呢,现在才刚到报名阶段。要是申请通过了,会以交换生的名义去美利坚待两年。”
    陈淑萍听了,又问:“一走就是两年,她一个女孩子单独在国外,您能放心?”
    “嘿,说放心那是假的。可这么好的机会,总不能拦着孩子,那不是耽误她前程嘛。”陈淑芳叹了口气,但语气里还是支持的。
    陈淑萍想了想,又问道:“这事婷婷跟李哲商量过吗?他俩毕竟在处对象,婷婷这一去就是两年,李哲能乐意?”
    提到李哲,陈淑芳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商量了!婷婷昨儿个就跟李哲说了,可他不乐意婷婷去美利坚,还说啥等以后他生意做大了,要去美利坚做生意,到时候再带婷婷去旅游。”
    陈淑芳越说越无奈,又叹了口气:“婷婷也是个实在孩子,还真信了他的话,今儿早上才把这事儿告诉我,听那意思,居然还想不报名出国留学了!
    当时可把我气坏了,我和你姐夫好好训了她一顿,逼着她赶紧回学校报名了。”
    说到这儿,她心里还一阵后怕,生怕女儿真错过了机会。
    陈淑萍听完,心里也不是滋味,轻声问道:“李哲和婷婷现在处得好好的,婷婷要是真出国了,这两年见不着面,他俩的关系以后可咋处啊?”
    “该咋处就咋处呗!我让婷婷留学,又没说不让他俩处对象。想对方了,就写信呗!
    两年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只要俩人真心相爱,这都不算事儿。”陈淑芳倒是看得开,不以为意地说道。
    陈淑萍没再说话,心里却五味杂陈。
    一方面,她真心为外甥女能有出国留学的机会高兴;另一方面,她又忍不住替两个孩子担忧——当初,是她提议撮合李哲和王婷的,看着俩人相处得和和美美,她心里也欢喜。
    可现在王婷要出国,李哲又不同意,她这个“介绍人”,也跟着犯了难……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