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都市小说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230章 上柱国,推忠协谋佐理功臣!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30章 上柱国,推忠协谋佐理功臣!

    第230章 上柱国,推忠协谋佐理功臣!
    熙丰二年,二月十一。
    汴京,御书房。
    窗欞半掩,內官立於一角,脚步轻不可闻。
    主位,赵策英持著关於巡狩的文书,执著硃笔,不时点头予以认可。
    自主位以下,摆著八道木椅。
    近十位代天巡狩的主官,有序落座。
    “嗯。”
    “此次代天巡狩,肃清奸佞,以正纲纪,功在社稷。”赵策英点了点头,认可道:“吏治澄清,奸佞慑服,无疑是有功於国,有功於朕。”
    江昭持手一礼,平和道:“为君分忧,分內之责。”
    代天巡狩,足跡遍布两京一十四路,旨在镇抚九州,震慑天下。
    就实际过程而言,並不棘手。
    正所谓杀鸡儆猴,作为被杀的“鸡”,两浙水系的惨状,可谓是相当摄人。
    夷灭三族、禁止科考、免却擢升、上下齐贬、建制拆分。
    单一拎出来一种判罚,都是足以上史书记载的程度。
    这一次,却是足足五种判罚,齐聚於一地。
    判罚之重,註定是天下齐震,慑服万民。
    这也即意味著,都还尚未正式巡狩其他两京一十三路,就已经达成了震慑的目的。
    其后,正式巡狩,自是相当通畅。
    堂堂內阁大学士,以两位二品大员、三位三品大员,以及两位伯爷相辅,手持桓王剑,予以便宜行事之权,代天巡狩。
    本就是位极人臣的內阁大学士,还予以便宜行事之权!
    就这配置,兼而有两浙的惨状,恐怕就连杀了封疆大吏都在便宜之內,自是人人惊惧,无人敢捣乱。
    凡是被抓的贪官污吏,不少都是立刻认罪,求取减刑,不敢胡搅蛮缠半分。
    如此,自是註定了巡狩过程通行无阻、无往不利。
    除了赶路较难以外,没有半分波折。
    “为君分忧,分內之责。”余下七人,有一学一,齐齐一礼。
    赵策英点头,沉吟著,挥手道:“既是有功,不可不赏。”
    “著一人赐黄金五十两,锦缎十匹,以彰其功。”
    “余下巡查百官,皆赐钱百贯,俸禄擢升一级。”
    代天巡狩,功在社稷。
    歷任巡狩百官,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君王的赏赐,或官位,或財物,或俸禄。
    江昭抬眉,有些意外。
    一般来说,宰辅大臣的俸禄是三百贯左右,尚书两百贯,侍郎一百贯,根据品阶往下递减,县令约莫是二十贯。
    当然,除了俸禄以外,宰辅大臣、尚书、侍郎等三品大员,通常还有禄粟、茶、酒、厨料、布等赏赐,可谓是高薪养廉。
    饶是如此,一百贯钱也算不上少,绝大多数钦查官员都是五品、六品,一百贯钱已经是三五十天的俸禄。
    巡查百官一人百贯钱、俸禄擢一级,这赏赐算是较为合適。
    但是,几位主官的赏赐,未免就有点吝嗇。
    黄金五十两,也就八九百贯钱,相当於百天左右的俸禄而已。
    要知道,即便是常规性的钦查,主官的赏赐都通常会有擢升官阶这一项,更何况这一次並非常规性的钦查?
    仅仅是赏赐百天俸禄,著实是吝嗇啊!
    江昭咂了咂舌,不动半点声色,抬手一礼。
    余下七人一望,连忙齐齐抬手。
    就在巡狩主官要一齐行礼拜谢的那一刻,赵策英却是摆了摆手,又道:
    “文渊阁大学士江昭,赐上柱国,推忠协谋佐理功臣,添食邑一千户,为七千户。”
    上柱国,也即武勛荣誉称號的第一等。
    大周武勛的荣誉称號分为十二转,也即武骑尉、云骑尉、飞骑尉、驍骑尉、骑都尉、上骑都尉、轻车都尉、上轻车都尉、护军、上护军、柱国、上柱国。
    自下而上,以一转为武骑尉,视作从七品,为最低。
    最高的上柱国,为十二转,视为正二品。
    一般来说,非镇守边疆、平定叛乱、抵御外敌等重大功绩不授,且授予过程严格遵守官阶制度。
    一如七品小官,不管立下再大的功勋,都是赏赐可视为七品的武骑尉、云骑尉。
    其中,柱国、上柱国皆为二品,通常是授予有重大功绩的枢密副使。
    就这一代而言,五位枢密副使,仅有英国公张辅、忠敬侯郑顺二人有“上柱国”荣誉之称,就连已故寧远侯顾偃开,都没有得到过“上柱国”荣誉之称。
    单论称號的获取难度而言,高於官阶,低於配享太庙。
    凡正二品武將,不一定有上柱国之称;有上柱国之称,不一定配享太庙,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关係。
    也因此,即便官阶一样,有“上柱国”之称的人物,地位都会隱隱要高一点。
    毕竟,荣誉称呼本身,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皇帝的重视態度。
    推忠协谋佐理功臣,则是功臣封號,不限文武,主要分为三等。
    第一等:推忠、协谋、佐理、同德、守正、亮节、翊戴、赞治、崇仁、保运、经邦。
    几组词可相互组合,作为功臣封號,或为六字,或为四字,或为二字。
    其中,封號的字越多,就说明含金量越高,有“推忠”二字,视为一等中的上佳称號。
    一等封號,仅赐予內阁大臣,以及枢密院的大臣。
    第二等:推忠、保德、翊戴、守正、亮节、同德、佐运、崇仁、协恭、赞治、宣德、纯诚、保节、保顺、忠亮、竭诚、奉化、效顺、顺化。
    二等封號,通常是赐予皇子、国舅、非阁臣的文武大臣、外臣。
    第三等:拱卫、翊卫、卫圣、保顺、忠勇、拱极、护圣、奉庆、果毅、肃卫。
    三等封號,通常是赐予禁军將校。
    其中,相较於武勛的第一等荣誉称號“上柱国”而言,一等功臣封號的受封难度因文武之分,略有不同。
    於文臣而言,难度几乎为零。
    无它,內阁大臣几乎是人人都有功臣封號。
    一般来说,內阁大臣立下一定的政绩,亦或是重大庆典,通常就会赐下功臣封號。
    並且,无一例外,都是六字封號。
    区別就在於,有的有“推忠”,有的没有“推忠”。
    於武將而言,难度几乎是百分之百。
    上一位受封一等功臣封號的武將,名唤曹彬,也就是太皇太后曹氏的先祖。
    先帝执政,曹氏母仪天下,其先祖曹彬受追封为太师、尚书令,累进冀王、鲁王,顺带著给了功臣封號。
    关键,这唯一的例子还是死后追封。
    因此,武將几乎不可能得到功臣一等封號。
    至於二等、三等功臣封號,无论文武,都相当难以受封。
    就总体而言,功臣封號的含金量,也算是相当之高,算是位极人臣的代表特徵之一。
    推忠协谋佐理功臣!
    这一称號,含有“推忠”二字,无疑是第一等中的上佳功臣封號。
    就连大相公韩章,功臣封號也是推忠协谋佐理功臣。
    此外,食邑添千户,增至七千户。
    单论食邑而言,已经是六位內阁大学士中位列第二的存在,仅次於大相公韩章。
    这还是韩章受过先帝恩宠,食邑九千三百户的缘故。
    就常规而言,大多数宰辅大相公的食邑也就三四千户,七千户的食邑,已经足以压制九成以上的宰辅大相公。
    由此观之,荣宠之盛!
    上柱国,推忠协谋佐理功臣,添食邑千户!
    江昭一震,连忙道:“微臣,拜谢陛下!”
    果然!
    这才对嘛!
    一人赐黄金五十两,锦缎十匹,绝对算不上丰厚。
    相反,上柱国,推忠协谋佐理功臣,添食邑千户,就较为.好吧,非常丰厚!
    余下七人,齐齐一震,注目过去。
    两朝宠臣,名不虚传啊!
    “朕有如此肱骨,实为祖宗庇佑,朕之幸事。”赵策英走上前几步,伸手扶人。
    君臣相视,儘是恩遇之意!
    “嘶~!”
    余下几人,皆是一惊,齐齐相视。
    就这架势,若非大相公是江阁老的老师,君臣二人怕是都能联合做局扳倒大相公,让其取而代之。
    “左都御史滕甫,授推忠亮节功臣,准建功德牌坊彰显殊荣,特赐荫封子孙三人,可荐进士出身,荫补官职,並於曲院街,赐二十亩府邸一座。”赵策英向下望去,注目於滕甫。
    两浙拆分,禁科考,免擢升,註定了得有人挨骂。
    作为动刀子的人,滕甫恐怕已经是一片骂名,一生声誉尽毁。
    赐下府邸,却是有意让其一辈子常居京城,避一避风头。
    滕氏一门,人丁稀少,且是从滕甫这一代方才起家,是以並非是两浙路的名门望族。
    不过,好歹也是有二品大员的门第,单就底蕴而言,已经隱隱有县望之势。
    如今,两浙已拆,“两浙人”的概念自然也会慢慢消失。
    滕甫这一代避了风头,子孙照样能在两浙水系生活,不影响什么。
    除了府邸之外的赏赐,无论是功臣封號,亦或是功德牌坊,都偏向於荣誉,也是一种护身符,可护其晚年无忧。
    荫封名额,则是纯粹的补偿,让其子孙稳得住富贵的下限。
    “老臣,拜谢陛下。”滕甫明显鬆了口气,重重一拜。
    单论赏赐,他得到的封赏甚至都不比江昭差。
    特別是荫封名额,近些年江昭两次拓土,平均一次也就得到五个名额而已。
    三次荫封的机会,已然相当珍贵。
    “权知开封府王珪,兼史馆修撰。吏部左侍郎陈荐、刑部左侍郎王安石,皆领金紫光禄大夫。”赵策英继续道。
    三人都授了职。
    其中,史馆修撰偏向於主持修史。
    不过,歷任史馆修撰几乎都是简单的掛名,真正的主持者往往是监修国史,也即宰辅大相公。
    金紫光禄大夫是从二品虚职,陈荐、王安石二人低位兼高职,可以算作是一种“承诺”。
    三年一过,但凡无错,就转实职从二品。
    “臣等,拜谢陛下。”三人齐齐一拜。
    “寧远侯顾廷燁,授签书枢密院事,赐上护军。”
    签书枢密院事,却是正三品枢密院职务,其头上仅有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枢密使三大官职。
    单就官位擢升而言,可见赵策英已然属意於让顾廷燁成为武將巨头之一。
    上护军,则是武勛荣誉第十转,一样是相当稀罕的东西,代表著君王的认可。
    “谢陛下。”顾廷燁重重一拜。
    “镇南伯王韶,授侍卫步军司都虞候。”赵策英淡淡道。
    上一次,他就有为王韶授职的意向。
    可惜,彼时赏赐了王韶“世袭罔替”,已然是一等一的重赏,不好赏赐太过。
    这一次,却是可趁机让王韶执掌禁军,顺带著探一探禁军的底。
    “臣王韶,拜谢陛下洪恩。”王韶一拜,面有兴奋。
    本就是世袭爵位,更是添上实权职位,一跃为实权武將,无疑是让人心神为之震盪。
    甚至,王韶都有自信心给子孙留下“军中底蕴”,让子孙后代如顾氏、张氏、郑氏子弟一般,天生就带有一定的“权威性”。
    “忠武將军姚兕,授神卫军副厢指挥使。”
    都、指挥、军、厢、司。
    一厢士卒两万五千人,厢军副指挥使已然是相当不凡。
    “臣姚兕,谢过陛下。”姚兕重重一拜,有些意外。
    他,竟然也能是厢军副指挥使?
    江昭瞥了一眼,也不奇怪。
    別看姚兕显得平庸,就连爵位都是捡漏而来。
    可实际上,他的平庸仅仅是相对於顾廷燁和王韶来讲。
    事实上,姚兕可是少有的有本事统兵的將领!
    大周军伍番號过百,草包將军比比皆是,有本事单独领军五千征战而不崩的人,已经非常接近第一等的水平。
    真正的大军团作战,也就不到二十个这样水平的將领。
    开疆拓土,可轻鬆统领五千士卒,那和平时期就能轻鬆驾驭两三万士卒。
    更何况,姚兕还是副將,並非主將。
    一通封赏,几人齐齐相视,皆是心满意足。
    果然,跟著江阁老能吃肉!
    官家一旦封赏,几乎都是大幅度封赏,一次封赏就可能抵得上一辈子的廝杀!
    上首,赵策英瞥了一眼深宫,眼中起了一丝忧虑,摆了摆手。
    八人瞭然,齐齐一礼。
    “臣等告退。”
    江府,凉亭。
    石几、清茶、瓜果,棋盘。
    江昭与盛华兰、盛淑兰二女对坐,落子对弈。
    “上柱.国,推忠协谋佐.理功臣?”
    江珩、江珣二子,一人手持鎏金上柱国印,一人手持刻著“推忠协谋佐理功臣”的玉带,皆是睁大著眼睛,好奇的观望。
    其中,江珩已有六岁,江珣四岁有余。
    至於大郎江怀瑾,则是已经十一岁,手持两道詔书,一脸严肃的观望,不时透出些许惊诧。
    “这是什么啊?”江珣好奇道。
    方才,就是他在低声的念著文字。
    江昭回望一眼,洒然一笑:“那是你爹给你们三兄弟留的基业!”
    “考上庶吉士,才有资格拿到开启这份基业的钥匙。”
    说著,一子落下。
    “庶吉士吗?”江怀瑾低声念著,望了一眼詔书。
    应该,有希望吧?
    可惜,暂时还没想到跟父亲“韩门立雪”一样好的刷名声的点子。
    起步低了点!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