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玄幻小说 > 我在水滸捡尸成圣 > 第406章 大宋脊樑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06章 大宋脊樑

    第406章 大宋脊樑
    赵佶分享的治国经验,杨长其实並没兴趣听。
    毕竟是自己老丈人,加上这廝晚上也不用休息,就当自己『知心大姐』,陪丈人熬到深夜才结束。
    这傢伙,嘮嘮叨叨一晚。
    先讲宋朝的歷史,后讲自己继位励精图治,说自己变著方式继续变法图强,对外打西夏、收燕京,对內办教育、兴民生,一点点动摇士大夫力量。
    可惜士元祐党人盘根错节,最后这些人对外竟勾结金人,对內则蛊惑支持太子夺权,最终才落得如今局面。
    其中许多细节,杨长第一次听说,也觉得殊为震惊。
    包括蔡京、童贯在內,都是赵佶对付元祐党的忠臣,当杨长没生出半点同情。
    你还是明君圣主?
    合著都是文官的错?
    可促成文官做大,要和士大夫共天下,也是赵家人搞出的。
    谁在大肆修园子?谁在收刮民脂民膏挥霍?你的忠臣疯狂敛財,既是明君难道不知?
    你知道,但习惯了享受,只能苦一苦百姓?
    要不是看在赵福金份上,杨长本不像接他回中原。
    毕竟安置比较麻烦,太苛待肯定说不过去,若还是给他奢靡生活,杨长又不愿开这个头。
    好在现在天下未定,杨长自己带头过得节俭,也不会给赵佶开小灶。
    次日醒来。
    杨长即率大军,从絳州正平出发,顺著汾水一路向西,到黄河又改到向南,两日后抵达河中府。
    张清已准备好船只,並探得一个重要情报。
    此时的潼关,西夏军正以宋军交战,且夏军占据著上风。
    杨长闻言一喜,心说瞌睡来有人送枕头,哥们都已经无敌了,还能遇上鷸蚌相爭?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杨长当即下令,仇琼英率一千精骑先渡河,张清、曹正、杨春组织大军跟渡,他自己则与赵福金先走。
    老规矩,夫妻档探路。
    当时的潼关在西夏手中,主將慕洧原为宋环庆统制官,他本身就是党项族出身,后在西夏攻占环州时投降。
    听说刘延庆、刘光世父子,率宋军西进欲夺取关中,李乾顺的託孤重臣谋寧克任,奉命亲赴潼关督军。
    別看关中有二十万人,南边要防著蜀中守军北上,北边要防著西夏驻军南下,东边还要防著宋军西进,兵马不可能集中在一处,潼关也只有不到四万人。
    谋寧克任与李仁礼,携少主逃入关中途中,还没遇到赶来的援军,就得知兴庆府被攻破的消息,嚇得通知援军回去。
    后来到了长安,也一直处於防御状態,丝毫不敢去捋虎鬚。
    还没等到杨长南下的消息,却先等到宋朝派兵来收復关中。
    夏军打不过金军,也打不过新崛起的晋军,欺负宋军不手到擒来?
    刘家父子率兵西进,李仁礼担心杨长趁机南下,將主力都放在长安以北,只是派谋寧克任去督战。
    可惜关中的西夏人,失去故土后也失去情报来源,对杨长在何处一无所知。
    而谋寧克任不懂军略,他把注意力都放在潼关以东,完全没意识北边的危险。
    当时慕洧在交战处於上风,谋寧克任就大量调兵出关作战,希望早点结束战斗回长安。
    杨长与赵福金赶到一看,推算出潼关守將就三四千人,心说即便自己不用到场,四万晋军也能轻鬆拿下。
    “区区几千人,我一个人都够了,但那样必有人逃走,妨碍吃两家的计划,我先偷偷潜伏进去,你速速回去传令琼英,让她带骑兵连夜赶来,我们先把潼关拿到,其余明天之內抵达。”
    “好,妾身马上启程。”
    “对了,把太上皇也带来。”
    “什么?”
    赵福金正要走,听到这话直接停下,问道:“大王不用照顾爹心血来潮,他到前线还要人保护,还是留在河中好一点吧?”
    “呵呵,我可真没照顾他心血来潮,宋军主將是刘延庆父子,说不定他们认太上皇,岂不省去一场兵戈?爹既然隨军,总得有点意义?”
    “嘶既是大王要求,妾身亲自去接来。”
    “去吧,记得明天再出发。”
    杨长的言外之意,自己准备夜夺潼关,晚点来不用等破城。
    当然,没有杨长夜视带路,赵福金也没法夜行。
    他现在幻术已升至四阶,隨便幻化一个西夏人就能潜入,已不需要等到晚上轻功上城。
    等到仇琼英夜里赶来,杨长已经替换成谋寧克任亲卫,並拿著他的令牌打开潼关城门。
    当晚里应外合,潼关守军几乎没反抗,就在梦中被抹了脖子。
    谋寧克任也是从榻上被拽下,被带到杨长面前都不知发生了什么,还一脸傲气发出威胁:
    “你们是刘延庆的人吧?绕后拿下潼关有什么意义?被慕洧三万多主力拦住,他依旧无法西进关中,另外长安的援兵很快到了,有十万!”
    “十万?很多吗?”
    看到杨长玩味冷笑,谋寧克任也同样冷笑:“不多吗?”
    “呵呵,十万土鸡瓦犬算什么?李仁孝在什么地方?”
    “你也配问?”
    谋寧克任御史出身,胆色方面比一般人强,说完还补了一句,“如果你真想见,那就弃暗投明降我西夏,说不定能封个大將军,慕洧原来也是宋將,不一样弃暗投明了吗?”
    “西夏都亡国了,还搁这儿封官许愿?刘延庆没告诉你,李乾顺的情况?”
    “你”
    听到杨长口气这么大,谋寧克任突然生出不好预感,吞咽著口水追问:“你究竟是谁?”
    “知道杨长吗?我就是。”
    “晋王?杨长?”
    谋寧克任嚇得面如土色,情不自禁匍匐在地上,喃喃说道:“您不是在兴庆,亦或者在延安府吗?怎么会出现在此?”
    “我无处不在!现在问你一句实话,想死还是想活?”
    “我”
    “李乾顺都交待了,他让你和李仁礼,將太子带去关中,想借那二十万兵復国,你觉得能办到吗?”
    杨长故意拿话相诈,谋寧克任听得汗如雨下,战战兢兢不敢回答。
    这时杨长又说道:“你,李仁礼,包括关中夏军的家眷,此时应该大半在西夏,本王只需放几句流言,就可以让二十万军溃散,你信吗?”
    “晋王想要我干什么?”
    “去招降慕洧。”
    “我好.”
    谋寧克任哪敢不同意?心说想办法先脱身。
    第二天一早,他便被放出潼关。
    临行前,杨长特意提醒道:“你是御史出身,是读过书的人,可別头脑一热,然后一去不復返,听过斡离不的故事吧?我到敌营杀人如杀鸡,你不要害了自己,还害了人家慕洧。”
    “不会,不会。”
    谋寧克任咽著口水离开,之后狼狈逃到慕洧的大营,三言两语就说降慕洧。
    慕洧原是宋將降夏,刘延庆父子也曾派人说降,但人总是喜欢往高处走,他怎会投降日薄西山的西朝廷?
    再者自己曾有叛宋经歷,投降之后也没有好果子吃,但是投降杨长就不一样了,独立於宋能灭西夏的强大势力,早晚都要取代大宋称帝,投降他既不觉得丟人,还对前途没有丝毫影响。
    慕洧留下副將与刘延庆对峙,亲自和谋寧克任赴潼关见杨长。
    当时赵佶已到潼关,杨长接受慕洧的投降,就引大军出潼关动静,准备对刘家父子以德服人。
    刘延庆、刘光世父子,奉赵桓之命率五万兵西进,在潼关对峙已有月余。
    刘家就是在西北打出的,所以面对西夏军並不怵,而且对方主將还曾是宋將,双方可谓知根知底,一直没有殊死相搏。
    西夏被杨长灭国,赵桓想吞掉关中二十万夏兵,然后用来对付割据江南的赵构,便让刘家父子持李乾顺手书,一路招降关中的军將。
    怎奈慕洧不愿降宋,加上谋寧克任前来督军,让刘家父子不能成事,双方经过几次交战试探,发现刘家父子的兵,战斗力比在西北弱很多,更激不起半点投降欲望。
    刘家父子的精锐嫡系,早在对抗金人时消耗殆尽,此时五万人中的西军,只有几百人而已,打不出优势理所应当,父子两人见李乾顺书信无用,而交战又拿不到优势,遂派人想汴京求援,希望將李乾顺送到前线。
    他们一边等待一边对峙,突然前方斥候传来急报:关中向潼关增兵数万,正在接近慕洧的大营。
    刘延庆顿时慌了,对儿子刘光世商量说道:“官家还是太天真,赵构有兵都敢称帝,现在李仁礼携太子,手里握著二十万大军,又占据著关中险要之地,凭什么投降咱们大宋?”
    “可咱们已向朝廷求援,没得到回信之前撤退,恐遭到朝臣们非议.”
    “要是打光了这几万人,你我父子別说遭到非议,这条命只怕都保不住了。”
    父子俩正在商议,又一名斥候闯入大帐,抱拳说道:“慕洧领著一小队人马,往我们军寨方向而来,並要求两位將军出去说话。”
    “嗯?知道了。”
    刘延庆摆手示意斥候退下,然后对刘光世嘱咐道:“慕洧增兵来见我们,恐怕有威胁之意,为父就去会他一会,你则留在营中严阵以待,谨防夏兵趁势发动强攻。”
    “爹放心去,孩儿省得。”
    刘光世话刚落音,刘延庆就起身出大帐,点一队护卫至寨门,远远看到夏军已至。
    他带著狐疑催马前出,在距离几丈开外停下。
    只见有对陌生男女,位於夏军正中央位置,慕洧则在男子身旁。
    刘延庆没见过杨长与仇琼英,还以为是西夏新来的將领,便对著慕洧喝问:“慕將军,约见刘某何事?是想通了要回归大宋?我已徵得陛下同意,不但不追究你之过,还官升两级授节度使.”
    “呵呵。”
    慕洧浅浅一笑,指著杨长、仇琼英说道:“慕某无福消受,晋王、王妃在此,你还不下拜?”
    晋王李察哥?他不是死了吗?
    刘延庆蹙眉冷笑:“刘某身为统帅,此时身披甲冑,就连本国王侯都能全礼,你让我拜番邦之王?”
    “你好胆!”
    “好了。”
    杨长止住慕洧,望著刘延庆问道:“刘將军气势很足,不愧是大宋名將,我们好像真没见过,那今天正式认识,鄙人就是杨长。”
    “谁?”
    “晋王杨长。”
    “你?”
    刘延庆闻言一愣,心说西夏人也玩这种伎俩?人家都把你们灭国了,现在出现在西夏军中?
    当即笑道:“真是笑煞人也,晋王乃大宋擎天柱,不是谁都能冒充的,慕洧,你休要耍这些样,西夏已经亡国,占据关中长久不了,你非要等李乾顺到了,才肯醒悟过来,”
    “有眼无珠的蠢货”
    慕洧骂骂咧咧之时,杨长也没过多解释,只见他轻轻摆手示意,赵佶就被人牵马出阵,看得刘延庆目瞪口呆。
    杨长又问:“现在,你拜是不拜?”
    “不是.”
    刘延庆猛咽口水,心说我准备用李乾顺破局,西夏人居然找人假冒太上皇,他预判了我的预判?
    “你是.”
    “刘延庆,你好大的胆子!”
    “这您真是太上皇?”
    赵佶外貌能作假,但是声音很难作假,刘延庆熟悉得不能再熟,所以听到老皇帝开口,心里已经凉了半截。
    “你在质疑朕?”
    “不是.我.臣只是.”
    “还不下拜?”
    “是”
    刘延庆赶紧下马,对著赵佶行大礼,“臣不知太上皇驾临,请太上皇恕罪。”
    “先拜晋王!”
    “啊?他”
    “晋王杨长,如假包换,速速带著你的人,听从號令!”
    东京,大內,睿思殿。
    赵桓已在此待了三天,殿內那座山河社稷屏风,背面素白处留有赵佶的墨宝。
    从左至右:江南方腊、河北田虎、淮西王庆。
    最右的『山东宋江』,因被柴进用锐器削除,赵佶便在削痕更右处,新提下光明天尊。
    赵佶的亲笔敕书,最近传到赵桓手中,他最担心的事发生了,杨长终於不装了。
    如果和父兄对比,赵桓普通且自信,但要和杨长相比,他自问天上地下。
    赵佶劝自己退位,將帝位禪让给杨长,赵桓非常犹豫。
    这皇位来之不易,坐得也非常煎熬,难得坚持这么久,日子慢慢好了起来,就要拱手交出去?
    赵桓肯定不愿意,支持他的大臣也不愿意,但杨长有千里屠龙的本领,就连金国皇帝就没了,如果拒绝后果不堪设想。
    更关键此事被拿到朝堂,原先还支持自己的大臣,有大半选择默不作声,另一部分却在宿元景运作下,建议赵桓从了赵佶之言。
    此事一出,他对收取关中没了信心,所以面对刘延庆的求援,朝廷根本就没理会。
    赵桓把自己关在睿思殿,时不时看向『光明天尊』四个字,不知人生何去何从。
    四月下旬,宰相李纲冲开殿前护卫,急匆匆闯了进睿思殿,不顾礼仪大声呼唤:“陛下,大喜,大喜!”
    见赵桓没回答,李纲边走边继续,“刘延庆父子拿下长安,李仁礼携西夏余部投降,此刻正班师回朝,大军前部已经接近洛阳!”
    “你说什么?”
    赵桓虎躯一震,从御座上跳起来,然后赤足跑下阶,抓住李纲的手,兴奋確认道:“关中真收復了?”
    “嗯。”
    李纲頷首,“陛下洪福齐天,白得二十万夏军!”
    “好哇,妙啊。”
    赵桓大喜,“卿马上召集文武百官,朕要与群臣共襄盛举,对了,把安乐公也叫上!”
    “好的。”
    “等到刘家父子凯旋,朕要亲自率百官出迎,他们才是我大宋脊樑!”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