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玄幻小说 > 我在水滸捡尸成圣 > 第407章 杨长称帝,宋江造反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07章 杨长称帝,宋江造反

    第407章 杨长称帝,宋江造反
    赵桓召集群臣分享喜讯,一扫往日朝廷阴霾气氛,仿佛大宋得了这二十万兵,就有与杨长一战之力。
    宿元景则深知杨长实力,劝说朝中『投降派』暂时隱忍,並派人向阳曲闻焕章传信。
    他建议林衝出兵汴梁,若是赵桓调关中夏兵来援,杨长能声东击西拿下关中,届时夏兵得知后路被断、家眷被虏,二十万夏兵定然溃散大半,则西朝廷军力即土崩瓦解。
    宿元景的计谋虽好,却不知关中已为杨长所得,有十万夏兵正跟他开赴汴京。
    以杨长现在的本领,强攻都城没人挡得住,但汴梁毕竟是汉人城池,城中大多是无辜百姓,一旦开战必然伤及无辜。
    有鑑於此。
    杨长果断选择『以德服人』,带著二十万大军去『说服』赵桓。
    (河东兵四万,刘氏父子兵四万,慕洧兵五万,其余六万余人,为关中夏兵补差)
    到了爭天下收割阶段,即便杨长自身没这么强大的武力,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慢慢推进。
    诚如闻焕章分析,早点一统天下对百姓最好,此时直取中枢强令赵桓退位,其余各州就可传檄而定。
    靖康七年,四月二十八。
    刘光世率前部先锋,过滎阳抵达万胜镇歇宿,遇到赵桓派去的劳军使。
    劳军使陈良弼,是赵桓身边亲近宦官,得知真相惊恐逃回。
    当时赵桓驾临文德殿,与群臣商议刘家父子封赏之事,因为也要封赏西夏军余部,安乐公李乾顺也受邀出席。
    眾人正商议激烈时,陈良弼突在殿外请求覲见。
    赵桓当即应允传宣,陈良弼仓惶来到文德殿,离御座远远就伏地叩拜,隨后就趴著地上一动不动。
    嗯?
    群臣与赵桓皆奇怪,遂好奇问道:“陈卿起来答话,快说说有哪些功臣?朕好给他们封赏。”
    “臣臣不敢说”
    陈良弼抬头说完,又像乌龟拜缩成一团。
    赵桓心中不悦,当即拍案而起,叱曰:“天塌下来有朕,你有何不敢说?即便功臣颇多,朕省就算吃俭用,也不会亏待功臣,快说!”
    “是”
    陈良弼咽了咽口水,顾盼左右喃喃说道:“攻取收復关中的,並不是刘延庆、刘光世父子”
    “不是他们?那会是谁?”
    宰相李纲大为不解。
    陈良弼没第一时间回答,就被赵桓抢先说道:“朕知道了,定是安乐公旧部,顺应天意主动献降,放心,朕一定给出诚意!”
    “多谢陛下。”
    李乾顺人在屋檐下,只得配合赵桓表演。
    看到陈良弼再次伏地,赵桓一脸不耐烦地呵斥:“你怎么又趴下了?这文德殿是你睡觉的地方?你快些告诉大家,朕刚才猜得对不对?”
    “是晋王。”
    “你说谁?”
    赵桓身体前倾,心中已生出不安。
    陈良弼答曰:“是晋王杨长,他兵不血刃拿下关中,刘氏父子也降了.”
    “什么?刘氏父子叛国?”
    李纲听得大惊失色,当即郑重向赵桓諫言:“刘延庆父子带走汴梁八成驻军,为今之计只有逮捕两人及部將家眷,否则他们一旦助紂为虐,汴梁危矣!”
    “朕”
    赵桓握紧拳头,不知答应还是不答应,陈良弼立刻补充提醒:“回稟陛下,太上皇也在晋王军中,刘家父子是被太上皇招降”
    “什么?太上皇?这不可能!”
    李纲话音刚落,殿內群臣顿时窃窃私语。
    “对啊,太上皇不是在金国吗?”
    “太上皇致书陛下退位,总不能从金国带回来的吧?金人到底想干什么?”
    “怎么可能?太上皇笔法特殊,听说晋州知府萧让,號称圣手书生,就擅仿写他人笔跡。”
    就在大家爭吵不休时,一直隱藏在幕后的宿元景,这时站到大殿中央。
    他对赵桓躬身行礼,即正色说道:“陛下有所不知,晋王能驾驭飞鸟上天,他能几千里诛杀金国皇帝,应该也能救出太上皇,只是殿內诸公不知尔。”
    “这么说,太上皇真回来了?”
    赵桓表情十分难看。
    宿元景頷首对曰:“陈良弼不是说了吗?晋王与太上皇率十余万大军在后,三天之后就能到达汴梁,这事根本做不得假,所以请陛下做好准备。”
    “朕做什么准备?”
    “晋王天下无敌,太上皇给出的建议,是陛下最好的选择”
    “宿元景,你也被杨长收买?你对得起陛下吗?”
    李纲咆哮著上前,宿元景怒眉反呛:“我被晋王收买?李相,时代变了,看看外面吧,金人屡战屡败,安乐公就在你眼前,现在二十万大军压境,陛下有別的选择?”
    “杨长窃国之贼,我们为了大宋江山,要寧死不屈!”
    “窃国?”
    宿元景冷笑:“晋王打下的土地,是大宋丟给金人的,是人家西夏的土地,他需要窃国吗?”
    “可他大宋臣子!”
    “大宋给他什么了?朝廷给了一颗粮食?人家一切都是自己创造的,另外你要想想没有晋王,这天下还是汉人的天下?”
    “你这是胡搅蛮缠!”
    李纲说不过宿元景,便转身向赵桓请旨,“陛下,宿元景与杨长暗通款曲,杨长能做上晋王位置,也是他在暗中支持,请”
    “好了,打住!”
    赵桓打断李纲,沉声提醒道:“朕就算不给,他就不能自立?”
    “这”
    李纲语塞。
    赵桓看向李乾顺,一脸诚恳问道:“安乐公,听说杨长攻打西夏,只有两三万兵马,不知西夏当时驻军多少?为什么没挡住?”
    “西夏各地兵马,当时总计超过十万,至於为什么挡不住,宿相刚才已说得明白,晋王已天下无敌,谁能挡?”
    李乾顺言罢直摇头,心说你还挣扎什么?
    老老实实交出皇位,或许还能落得好下场,否则你还能活?
    想到赵桓也是亡国之君,李乾顺的心里突然好受多了,这就苦难有人分享的作用。
    五月初五。
    杨长携赵佶抵达汴京,赵桓率文武百官出城相迎,西朝廷名存实亡。
    筹备禪让、登基期间。
    杨长任命林冲为平南都元帅,督率刘延庆、刘光世、慕洧、李良辅等总计十万兵,开赴赵构旧都应天攻打张俊,拔除赵构在江北的据点。
    赵桓能降,赵构未必能。
    有宋江在身边,怕是要苟到底。
    杨长现在有兵有將,没必要再事必躬亲,至少现阶段没时间。
    他一进入汴京,赵桓朝中那些求进步官员,都纷纷通过宿元景,来向自己表忠心,每天见人应接不暇,根本没时间去前线统兵。
    杨长为繁琐政务所扰,当即召武松、唐恪、闻焕章等人南下,並打算登基后效仿明清,將內阁与军机处制度,提前拿到这个时代应用。
    六月初六,赵桓正式禪位杨长。
    唐恪、闻焕章、宿元景等人,根据杨长姓氏、封號、封地、官职、諢號等依据,罗列出周、隋、晋、燕、明等国號。
    除了明,其余前朝都用过。
    杨长不知数百年后,还会不会出现朱元璋,也就没有抢他的国號。
    明这个字,来自光明天尊。
    杨长遂换个思路,以焱作为新国號。
    焱者,光华、光焰、闪耀也。
    他新建立的国家,会打过与士大夫共天下的积弊,让文武保持在均衡状態,始终给底层百姓活路。
    取焱为国號,寓意眾人拾柴火焰高。
    六月初八,杨长在汴京登基,定国號为焱,建元光明。
    封杨煌为太子,扈三娘为皇后,赵福金为贵妃,仇琼英为淑妃;武松为鲁国公、朱仝为夏国公、林冲为赵国公、孙安为韩国公.
    降封赵佶为陈留郡王、赵桓为山阳公,赵氏诸王降为子、男等爵,均无封地只给待遇.
    同时设立內阁、军机处、锦衣卫等机构,主要负责人都是自己的老班底,赵桓西朝廷的官员则充一般职位,以后根据政绩优胜劣汰。
    杨长登基的当日,林冲遣人回京报捷,应天留守张俊归降,並请缨渡江南下。
    江南这片土地,防守歷来有一套。
    儘管阮氏三雄都已南下,但仓促监造的战船不够,而且四成兵马来自西夏,恐渡江作战不一定顺利,另外准备军需粮草也需时间。
    考虑到这些难处,杨长令大军暂时不南下,只做出佯攻山东的表像,同时派原景王赵杞渡江劝降。
    筹备渡江作战期间,郭药师亲自护送金国使者,高庆裔与萧庆汴京面圣。
    杨长在文德殿升班见使,赵佶、赵桓父子也列席在堂。
    看到昔日耀武扬威的敌人,竟然摒弃草原民族不跪的传统,同时伏地对杨长行叩拜大礼,父子俩与昔日官员內心复杂。
    外交,是打出来的。
    杨长示意两人平身,並意味深长问道:“二位使者所为何来?与我大焱宣战?”
    “非也。”
    高庆裔急忙摆手,说道:“国相遣我们来此,主要为祝贺陛下登基,同时希望两国盟好.”
    “你们金国皇帝呢?国相粘罕能代表金国?”杨长明知故问。
    萧庆搭话稟曰:“陛下有所不知,我金国皇帝患重症不能理事,便暂时恢復了勃极烈议政,国相的决议也是集体决议。”
    “哦?”
    杨长闻言不禁一愣,心说不但不敢对外说皇帝死了,你们还从封建帝制回到部落制?也难为了粘罕这脑子。
    以前抢著当皇帝,现在都怕当皇帝要死?
    “金人杀了无数汉人,我虽然重新建立国家,但也是流著汉人的血,之前的仇恨不能轻易忘怀,正准备挥军北上雪耻,你们却主动来建交示好?不会是空著来的吧?”
    “不是,我们带著诚意。”
    高庆裔急忙摆手,“陛下重塑山河,国內残余还没肃清,要是再对外发动战爭,吃苦的还是百姓,所以.”
    “多余的话先停下,重点说说你们的诚意。”
    “金国虽然伤害了中原百姓,但也在陛下手里损失惨重,国相希望化干戈为玉帛,两个永结兄弟之邦”
    “就这?”
    杨长挥手打断,沉声提醒:“说重点,要只有空话,就別说了!”
    “国相的意思,可以適当给些赔偿”
    “適当?”
    武松怒气冲衝出列,指著高庆裔骂道:“你们还高高在上?不知道死字怎么写?我看没打够!”
    “好了。”
    杨长止住武松,正色说道:“金国的诚意,朕听清楚了,看在大家朋友份上,你回去告诉粘罕,每年进贡三十万头牛羊,骏马两万匹,朕就不对金国用兵。”
    “这这数量太多.”
    “没得商量,不服就战!”
    高庆裔被放回金国,副使萧庆则被杨长扣下,並在八月隨驾渡江作战。
    有宋江在旁鼓譟,赵构也不想投降,赵杞自是白跑一趟。
    不过像韩世忠、岳飞等將,原本跟著赵构想建功立业,结果上了赵构贼船下不去,毕竟转投赵桓也明珠蒙尘,更不可能投杨长这种军阀,只能硬著头皮跟到现在。
    此时赵佶回归中原,做主让赵桓禪位给杨长,赵构顿时名不正言不顺,再加上杨长超高的威望,赵构的小朝廷人心惶惶。
    中秋节当天,杨长发起渡江作战。
    成千上万的战场、渔船,浩浩荡荡从真州、扬州同时渡江,张顺率所部水军孤军奋战,最终败走在黄天盪。
    当时韩世忠守建康,並没发兵去救张顺。
    张顺被围在黄天盪,正准备跳船从水路遁走,却意外看到一个熟人。
    那人与李逵一般模样,手持两把板斧跳上自己船只,忍不住惊呼:“李逵?”
    “爷爷在此!”
    李馗认得他是水军大將,蹬地一个虎扑飞身上前,张顺当时就像被人定住,整个人突然动弹不得。
    “你是人是鬼?”
    “我是人,你是鬼!”
    李馗抬手將双斧一错,行若木桩的张顺被挥成三段,死在了他自己的梦魘下。
    十余万焱军同时渡江,仅靠张顺的水军根本拦不住,再加上韩世忠等人按兵不动,赵构的长江防线瞬间崩塌。
    杨长兵过之处,各州守军望风而降,兵锋直指杭州。
    宋江见势不对,当即闯入皇宫面圣,准备带赵构撤离。
    而赵构稳坐龙椅不动,有气无力地嘆道:“宋卿不用再费心了,咱们不是杨长的对手,就这样到此为止吧,朕不想再折腾了。”
    “那怎么行?”
    宋江激动提醒道:“我们得罪杨长很深,就是投降也没活路,此时只能转移到他处,想办法东山再起,臣去过方腊的老巢,那里很適合隱藏防守”
    “算了,朕跑够了。”
    赵构仍纹丝不动,心灰意冷说道:“朕就是死,也要死在龙椅上,朕就在这等!”
    “不行!你死了我怎么办?你不能死!”
    宋江多年唯唯诺诺,此刻突然老母鸡变鸭,扭头对黄信喝声:“黄总管,护送陛下上路!”
    “混帐,你要造反?”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