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玄幻小说 > 我在水滸捡尸成圣 > 第408章 我的道(大结局)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08章 我的道(大结局)

    第408章 我的道(大结局)
    宋江带兵入宫,赵构哪有自主权?
    不过无礼归无礼,这黑三郎来请皇帝的同时,同时派郭盛、段景住至后宫,將皇后吴氏一併带走。
    按说大势已去,宋江最好的结局,就是带赵构归顺。
    或许不会大富大贵,但同出於梁山一脉,凭功苟全性命没问题。
    可宋江不愿低头,想到昔日梁山那些无名兄弟,此时都是焱朝的功勋臣子,定会骑在自己头上欺辱。
    与其苟延残喘地活著,不如像之前经营梁山一样,换到方腊老巢占山为王。
    黑三郎的心思,也是吴用的心思。
    梁山能聚齐一百零八好汉,这位智多星是出力最多的一位,但赚人上山的手段不光彩,保不齐归降被人穿小鞋,所以力劝宋江挟天子远走。
    其余荣、戴宗等人,儘管没有两位首领的执念,但跟著宋江多年已成习惯,自是哥哥去哪儿我去哪。
    宋江入宫劫持赵构期间,吴用则集结本部人马候在城外,准备接到赵构朔富春江而上,直奔方腊老巢清溪。
    刚出杭州不久,戴宗即神行来到军前,抱拳稟阅:“崇德公(宋江),上虞侯(方腊)各部兵马正往富阳集结,估计等咱们下午到的时候,能集结到七成左右人马。”
    “七成够了。”
    吴用接话提醒,“可让方腊再传令远方部曲,实在赶不到就不要去富阳,可往绍兴府、庆元府(寧波)一带撤离,並大肆宣扬我们要出海避难,从而误导焱军的注意力。”
    “妙啊。”
    宋江抚掌而喜,催促戴宗道:“速速去传令方腊,依萧山伯(吴用)之计行事。”
    “是。”
    大军一路疾行,在当天黄昏前夕抵达富阳。
    看到方腊已列阵等候,宋江笑呵呵对吴用说道:“这上虞侯也够郑重,不到半个时辰就要天黑,他还集结大军来接驾,倒是有心了.”
    “我怎么觉得不对呢,接驾不该主动迎上来吗?他就这么站在原地?”
    “嘶还真是.”
    宋江立刻警惕起来,喃喃说道:“这廝该不会想抢走陛下?然后代替我们”
    “不清楚,总之小心些。”
    吴用话音刚落,宋江即召来荣耳语叮嘱,提前做好火併预案。
    不多时,双方见面。
    宋江挥手压住阵脚,蹙眉望著方腊质问:“上虞侯不上前接驾,却在此摆开阵势,意欲何为?”
    “无他。”
    方腊手扶鞍座,笑道:“想劝崇德公迷途知返,带著陛下归降大焱皇帝。”
    “方腊,忠臣不事二主,你想造反?”
    “你最初仕赵桓为臣,可后面转投赵构麾下,你给我说不事二主?”
    “混帐!”
    宋江大怒,喝道:“我宋江忠於大宋,陛下奉詔克继大统,怎么能一概而论,我与杨长同出梁山都不降,而你与他素无情谊,投降能有高官厚禄?现在回头来得及,我会求陛下赦你出言无状”
    “哈哈哈。”
    方腊听到大笑,意味深长说道:“谁说我与他素无情谊?我麾下部曲皆明教信眾,而大焱皇帝號光明天尊,他就是我们的真神,归顺真神有何不可?”
    “你说什么?”
    宋江听后哭笑不得,“他就是一个普通人,光明天尊这諢號,是我做主给他定的你以此把他当成神明,脑子有病吧?”
    “愚昧,神有万千化身,此號经你说出,是他选中了你”
    “疯了,你疯了,荣!”
    荣闻令张弓搭箭,怎么方腊也早有准备。
    后方庞万春抢先发箭,荣弓弦刚刚拉满即被射倒。
    “荣!”
    “抓住宋江、赵构,献给光明天尊!”
    “杀!”
    “哥哥,危险!”
    当时临近黄昏,宋江的兵马走了大半天,已经没有多少精力作战,面对以逸待劳的方腊,几乎没有一战之力。
    当时方腊军在后,右侧是涨水的富春江,左侧林间还杀出伏兵,宋江万余兵马顷刻溃散。
    他本想带著赵构跑,奈何自身都险些被擒。
    幸有戴宗在乱军中找到,並以神行术將其带离。
    方腊趁著夜色卷杀,一直追出数十里外,宋江最后万余部曲,被杀得星云散落。
    战斗结束。
    宋清与赵构夫妇,一起被方腊军所获,穆春、杜迁、黄信在乱军中战死,吴用、白胜、段景住不知所踪。
    郭盛跟呼延灼虽杀出重围,却在黎明余杭遭遇焱军先锋部队,郭盛被张清的飞石击落,呼延灼则不敌阮小七,最终力竭被其生擒。
    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汹涌,宛如千军万马。
    杨长也带著大焱儿郎,以势不可挡之姿进入杭州,方腊遂带赵构前往献俘。
    赵构重回皇宫,看著御座上的杨长,思绪被拉回多年前。
    东京汤麻子蹴鞠场。
    初封康王的赵构心高气傲,却被眼前之人带球撞飞,原以为只是个力大莽夫,却不料此人凭他的力量,一步步走上人生巔峰。
    他此刻浑浑噩噩,想著死了就能解脱,结果却听杨长说道:“赵构,念在你曾为帝王,你母也在金国赎罪,就留下你一条性命,封为鼠胆侯”
    “鼠胆.”
    赵构被带离大殿,杨长即对方腊勉励加封,令其协助朝廷平定江南。
    方腊顿首谢恩,起身又补充稟报:“陛下,宋江虽然不知去向,但他曾让臣派兵往绍兴、庆元,作出误导出海的假象,他会不会真出海去了?”
    “陛下,臣愿出海去追!”
    阮小七出班请缨,杨长却是微微摆手,说道:“大海茫茫,九死一生,没必要冒险,他已翻不起大浪,大家还是把精力,放在江南平定上。”
    “是。”
    “不过,大乱后有大治,你既率先请缨,庆元防务就交给你,要让百姓的生活,快速回到正常。”
    “臣遵旨。”
    杨长欣然頷首,突然想起一个人,於是向林冲询问:“岳飞呢?人不在杭州吗?赵构都已归降,他还不来见朕?”
    “好像突然病了.”
    “竟有这事?朕亲自去看看。”
    江南从三国孙权开发,经过晋唐数百年发展,到宋朝开始就是朝廷钱袋子。
    杨长知道这片土地水深,而他带著十数万兵马过江,不单单是为消灭势力,也有从江南试点改革的用意。
    歷来开国之君,身前有虎狼之將为其卖命,身后有各种豪强支持钱粮兵器,他们在平定天下后要分享胜利果实。
    刘秀復兴汉室促成世家得利,李唐取天下集中利益到关陇贵族,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与士大夫共天下.
    杨长打天下主要靠自己,麾下大將多是梁山兄弟,钱粮也是在河东改革田制,省吃俭用、点滴积累而成。
    所以他前不靠將,后不靠地方豪强,不需要向任何人妥协,改革力度的空前。
    杨长坐镇杭州半年,凭著他的超高威望,以及光明天尊神话传说,再有方腊的全力配合,均田分地、排查隱户等大动作,在江南如火如荼的展开,几乎没遇到太大的阻力。
    光明元年,岁末。
    阮小七从庆元府回杭州謁见,为杨长带去了几个老朋友。
    “李俊、童威、童猛,你们这是”
    “回稟陛下,当年我们离开宋江,准备找个地方隱居,结果出海遇到风浪,一不小心到了琉球,就在那里住了下来”
    李俊娓娓道来,说前不久在琉球打渔,救下一条破损的船只,上面竟是宋江、吴用、戴宗、孟康。
    宋江真出海了?
    无错版本在读!首发本小说。
    杨长觉得不可思议,旋即追问:“他们人呢?”
    “戴宗经不住海上风浪,上岸数日就病逝了,宋江、吴用唆使草民琉球称王,草民从孟康处探得陛下威名,当即带著他们回来请罪,可惜中途放鬆了警惕,让宋吴两人投海寻了短见,最后只带回孟康一人.”
    “尊重他人选择,朕能与你们重逢,定要好好庆祝一番,琉球?也是该派人治理”
    杨长一举拿下江南,便將同行的金国使者萧庆放回,让其督促金国朝廷缴纳岁幣,否则大焱空閒的数十万虎狼,就会齐刷刷开赴北境。
    当时大焱境內,就剩刘豫一个小势力,杨长弹指可灭。
    萧庆清楚金国危险,一路马不停赶赴上京,粘罕等人慑於大焱崛起,不得不钱赎买和平。
    杨长平定天下之后,本身就不急著北上灭金,他需要时间推广改革,也需要时间发展民生,就一直没提北伐之事。
    焱国经过数年治理,国库充盈、百姓富庶。
    而靠战爭发財的金国,失去战爭就失去快钱来援,同时还要支付高额岁幣,日子一天比一天艰难,但慑於杨长之威不敢动兵。
    女真贵族为利益爭斗,挞懒、蒲察石家奴、讹鲁观等重臣內斗而死,国相粘罕、副相讹里朵相继病逝。
    光明八年。
    杨长禪位太子杨煌,与扈三娘、赵福金、仇琼英,出世修道求取长生。
    消息传到上京,金人误以为杨长已死,遂对外宣布已死八年的合剌病逝,拥立完顏亮承继大统。
    光明九年。
    完顏亮以大焱压迫为由,尽起大兵南下发动战爭。
    金人哪里知晓?
    大焱的止戈没止练,等这一天等很久了。
    杨长之所以没伐金,就是把机会留给儿子,一个优秀的君王,岂能不懂军略?
    情报传回,杨煌即在汴梁誓师。
    李彦仙被任命为右军元帅,统领张清、董平、韩世忠、萧恭等將出燕京;杨煌亲率武松、岳飞、杨志、史进等將出雁门。
    六月上旬。
    杨煌击退云中之敌,大军行至朔州休整。
    夜里与诸將商议出兵方略,大帐最后剩下武松一人时,杨煌忍不住感慨说道:“这岳飞果然是人才,难怪父皇要我重用,如果按他想法进兵,估计很快能直捣黄龙。”
    “太上皇慧眼如炬,陛下放心大胆就行,只是伐金如此大事,他怎不下山帮忙呢.”
    看到武松凝眉不解,杨煌笑著解释:“父皇要朕自立自强,一切外力最终都靠不住,有他暗中盯著这江山,已经帮了朕的大忙了,怎去搅扰他与娘亲们逍遥?”
    “陛下所言甚是,记得太上皇退位之前,要您记得听百姓心生,不要被眼前繁荣迷惑,而他则化作无形之剑,悬在那些权贵们的头上,有人胡作非为断百姓生路,他就会下山惩治”
    “是啊,不过这一年多来,就听光明天尊显圣两次,都不知道父皇在哪儿”
    君臣二人感慨之际,御前护卫马报国欣然闯入了进来,激动说的:“陛下,护国大法师到了,他说奉光明天尊钧旨,下山给陛下嚮导引路。”
    “哦?快宣!”
    杨煌闻言大喜,心说父皇还是想著我。
    武松则直接迎出帐外,他与鲁智深多年没搭档,没想到这时候还能一起廝杀,而见到鲁智深的同时,对方身后竟还有一人。
    稍后,武松引著两人进帐,嘴角已然压不住:“陛下,您看谁来了?”
    “姨娘!”
    杨煌直接跳了起来。
    小皇帝这身武艺,大部分是仇琼英教的,见面即欣然说道:“你都做皇帝了,行事应该稳重些。”
    “孩儿高兴,对了姨娘,怎么就你一人?父皇他们没来?”
    “他们?”
    仇琼英摇头笑道:“自然在山上逍遥,而我的道与他们不同,比较適合战场歷练,所以来帮陛下。”
    “哦?什么山?”
    杨煌带著诧异追问,却见仇琼英瞥向鲁智深。
    “阿弥陀佛。”
    五台山,也是杨长隱居地之一,偶尔还能见见鲁智深。
    此时此刻。
    隱居地来了一位客人,杨长也是真没空下山。
    山间松亭下,四方石桌前。
    “三万!”
    “八条。”
    “碰。”
    “不对,我胡了!”
    杨长侧身一看,罗真人果然胡牌,旋即笑道:“真人一看就会,偏偏运气还这么好,以后咱们记得多走动,以牌会友。”
    “全是道友,以及道友道侣相让,不过这个解闷法门,倒是颇为有趣。”
    罗真人言罢拾起拂尘,又好奇问道:“不过有一点贫道不明,道友既已筑基超凡出世,但似乎还经常出没人间,就不怕沾染红尘劫数?”
    “大道三千,各有不同,人间显圣,便是我的道.”
    全文终。
    ps:作者君其它號的新书,《大唐之虎》发布,请继续支持谢谢。
    传送门附下。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