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启蒙第一步
第80章 启蒙第一步在大明,军纪最差,且最出名的土司兵在两广地区。
尤其是广西,广西的土司兵非常出名,甚至有个专有名词:狼兵。
但军纪也是真的差劲,比土匪,流贼还要疯狂。
因此大明很少调这些士兵作战。
哪怕他们动员起来很便宜。
这就是另一个有趣的事情了,异族政权对於异族的统治成本反而低。
大明可以肆无忌惮的徵调十几万土兵,只需要保障粮食就行。
那些战死的土兵,大明压根不管其家庭如何,也不会怎么抚恤。
满清亦是如此,满清可以隨意的在江南徵收高额的税赋。
税额之高,以至於乾隆屡次派人催缴,也催不上来。
因为徵收的税额太高了,已经违背经济规律了。
最终乾隆开始免钱粮,免没收上来的钱粮。
但是免了好几次,每隔一段时间还是需要免。
满清能这样压榨江南,但是对於八旗兵丁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明朝能肆意压榨土兵,但是对於江南的土豪也是没什么好办法。
可见,对於朝廷而言,异族反而是最好压榨的对象。
这一点朱翊钧前世就发现了。
因此朱翊钧根据这种原理,开始给东北定製一些政策。
哥萨克对於俄罗斯人而言也算是异族,哥萨克的待遇一样不好,但是哥萨克为俄罗斯征服了大半国土。
一路殖民到了外东北地区。
朱翊钧打算好好利用野人女真。
让他们成为大明的哥萨克。
朝著西边一路扩张。
这並不难,甚至野人女真对此应该很有积极性。
因为黑龙江不见得就比西伯利亚更好。
朱翊钧作为文科生知道一个地理学的气候知识,那就是中西伯利亚,西伯利亚等南部地区地区降水量可比东北地区充沛多了。
真要论起农业环境,东北除了光照和土地,其实劣势是很大的。
甚至自然环境也比东北地区好,这些地区南部都是森林地形。
比东北的盐硷地好太多了。
至少在这个没有工业的时代,比农业环境东北真不见得有什么优势。
而现在,朱翊钧的一些努力已经发芽了。
新占领的建州女真的王城古勒寨已经被总理夷务衙门安排了新居民。
都是各地来的矿工。
再加上一部分被分地政策吸引来的军户。
最终组建成了一个新卫所。
同时,朱翊钧开始重视起大明设立的努尔干都司。
和后世很多人想像的不一样,大明真正的努尔干都司其实並不是什么行政统治机构。
努尔干都司只是一个管理各地女真卫所朝贡的机构,並不是什么如汉唐都护府的存在。
每次女真各部落要去大明朝贡的时候,都是奴儿干都司组织安排的。
奴儿千都司並不是什么军事管理机构。
这並不是说大明没有能力让女真臣服,事实上女真在明初已经臣服了,每次朝贡不绝。
那可是各地首领亲自带著人,把贡品送到京师的朝贡。
只能说,大明对东北不感兴趣,只想著让女真各部落臣服,让国防安全。
现实的统治不是填色游戏,要实控的话不是不行,但那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大明没有那么多钱挥霍。
大明在国初的资源是很紧张的。
要知道,很多人对比歷代王朝的时候忽略了一个事情。
那就是汉唐都是休养生息过的,李世民好列也是经过贞观之治之后才开始北伐突厥的汉朝更不用多说,和亲三代方有武帝数次北伐。
但是明朝是歷朝歷代最疯狂的存在。
明朝从未有过休养生息,而是自洪武成帝之后就开始疯狂北伐蒙元。
曾经有人做过统计,自洪武永乐以来,大明对外战爭万人以上的次数,平均两年一次这个频率哪怕是西进运动的美国人都无法与之相提並论的。
而大明如此强悍的主要原因其实多赖於明太祖朱元璋的內政能力。
很多人都夸朱元璋的军事能力,却对朱元璋的內政能力多有贬斥,这实在不应该。
在朱翊钧看来,自己这位老祖宗的政治能力更强,甚至比军事能力还要出彩。
这人为了治国进行了大量的微操,如暂停科举制度,明初其实是没有科举制度的,因为民间读书人少。
儒生论地位还不如青楼女子。
朱元璋为了治国,专门停了科举,採用更早为古典一点的举荐制度。
不为別的,就为了找到能力的人。
这里面胡惟庸也值得提一下,后世的人提到胡惟庸总是想到他被朱元璋如何杀掉,或者是什么最后一任丞相之类的。
很少有人关注其治理能力。
明初治国,胡惟庸也贡献了相当大的力量。
在这样的烈度之下,大明对於管理的成本都是能省就省。
不仅是管理成本,就连税收也是儘量的在剥削和用度之间平衡。
大明財税少的原因就是如此而来的,因为国初的时候明太祖已经將所有的土地分封给了各地卫所,卫所基本上也可以自给自足。
故而对於国初的大明而言,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力。
因此明初的大明实行的是重薄赋的政策。
即轻税赋,重役。
现在大明的治国理念也开始改变,不热衷於扩张,役也不再频繁徵发。
但是税收制度却没有改变。
这就是大明財政问题一直不断的缘故所在。
盖因大明从建国开始的时候就没有想著狠狠收税,
不是有利可图就要收税。
如果按照这种思维,西汉后来为何废除盐铁专卖?
如果非要说是士族影响导致,那为何后来的大一统王朝也不实行盐铁专卖?
钱虽然重要,但是有时候稳定,国民生活,乃至经济活力更加重要。
盐铁专卖看似暴利,实则杀鸡取卵。
又是几天过去了,朱翊钧已经收到了李成梁的奏报。
“没想到让戚继光配征虏大將军印居然还有这等奇效。”
李成梁算是给了朱翊钧一个大惊喜,他是真的没想到李成梁居然如此的猛。
带著骑兵对著阿台进行了几次衝击,阿台大半主力已经被李成梁乾死。
“努尔哈赤吗?”
朱翊钧见到了这个熟悉的名字,可以毫不夸张的讲,朱翊钧自穿越以来,每天都要想想这个人。
“其父为国捐躯,请求恩准努尔哈赤为建州卫指挥使?”
朱翊钧嘴角微微扬起,时空保持著强大的惯性,
同样是围剿阿台,努尔哈赤的爷爷和父亲还是死了。
和原时空一样,面对努尔哈赤的指责,李成梁理亏,只好安抚努尔哈赤,让努尔哈赤统领建州。
甚至后来,明廷还因此坐视努尔哈赤吞併海西女真。
“但今时不同往日,我已经开始在辽东改土归流了。”
朱翊钧想到,有些卫所已经开始建立了,现在的建州和歷史上全然不同,就算努尔哈赤勉强当了建州首领,其控制力和影响力也不可和歷史上同日而语。
朱翊钧將这份奏疏扔到了一边去。
“留中不发,告诉李成梁,建州划为辽东管辖,不要让他多事。”
孙德秀领命称是。
朱翊钧心道:“道理虽是如此,我能看著你当这指挥使吗?”
他脑子抽了才会看著努尔哈赤继续当什么建州女真首领,给自己埋雷。
努尔哈赤这个人绝不能小看,他前世看了太多明末史料了。
和很多人对他『屠夫”的认知不同,朱翊钧认为努尔哈赤是一个很懂治理的人。
屠杀辽东的確是最好的治理办法。
杀无谷汉人是为了扫清不稳定因素。
杀有谷汉人是为了没收所占之地汉人的財產,建立庄园经济。
这並非丧心病狂的杀戮,而是一种有组织,很冷静的杀戮。
也是因此,满清才能以区区辽东之地养活二十方野战军队。
黄台吉也並不是很多人口中的仁慈君主,他和自己父亲努尔哈赤的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其人入关教导属下既要盈城也要盈野。
意思是既要屠城,又要屠村。
他之所以没在辽东搞屠杀,那是因为努尔哈赤已经杀完了,庄园经济已经建立,
对於这对父子,朱翊钧根本不会给他们任何能翻盘的机会。
“招抚吧,努尔哈赤,给我好好招抚建州女真,等你招抚好他们,我就送你们去贵州,和杨应龙当邻居。”
此时的朱翊钧已经打定了主意。
努尔哈赤別想看在建州待看了。
他要把努尔哈赤这些人当作一支隨便消耗的僱佣军。
“再让戚继光跟著去,监督这两个,別到时候努尔哈赤和杨应龙联合起来了。”
缅甸的一代雄主莽应龙马上就要死了。
只要此人一死,缅甸內部的大叛乱就会接钟而至。
那时是攻打缅甸的好机会。
朱翊钧也早就物色好了主帅人选。
西南那地形还得是步兵来。
戚继光非常合適。
不过在和缅甸打之前还是要注意一下后方的安全。
比如杨应龙。
这人狼子野心,虽然在歷史上,他没有在缅甸战爭的时候被刺大明,但是谁知道如今是不是改变了想法。
朱翊钧不想赌,此次建州战役结束之后,他就让戚继光去四川或者广西驻守,监察杨应龙,等到莽应龙身死的时候,他就下詔徵兆播州杨应龙参战。
从则徵调数万土兵,不从则让戚继光带著努尔哈赤將其就地剿灭。
就算杨应龙能忍,一直配合,朱翊钧还是有办法,他打算给杨应龙封地,就封在西南一代,將缅甸和暹罗隔开,到时候大明占据缅甸之地,中间有个杨应龙替大明当著。
正好玩一手制衡。
杨应龙如果像歷史上一样造反,那战略態势可就太恶劣了。
且其远离播州,控制力自然大大不如从前。
大明反而可以在播州改土归流。
杨应龙就算闹起来,也不会在西南弄出太大的动静。
有云南作为屏障,想打到大明,那是真的不好打。
至於努尔哈赤,就算杨应龙不谋反,其部族去了西南,过不了几年,大部分人也就死的差不多了。
西南的瘴气那是真的会要人命的。
可不是闹著玩的,前世朱翊钧学歷史的时候看过一个军户的家谱。
其家主的儿子要被派去云南当兵,去了一个月,人就没了。
嚇得第二个儿子立马跑路逃兵役。
要不是家主儿子多,又找了一个儿子顶著,这位老家主就要服兵役了。
“不过,我还是觉得西南地区多疾病的原因是因为喝生水。
1
朱翊钧觉得瘴气这种说法有点过於模糊。
他更相信是喝了不乾净的水,当地人因为经常喝,身体有了免疫力,外地人从来没喝过,於是抵抗力差,很容易死。
“不过没事,再过些时日,欧洲人就要来了。”
朱翊钧心情格外的好,他已经收到了派去的宦官的传来的信件。
很成功。
比他想像的还要成功。
他原本还想要给点钱什么的,没想到根本没有出去,只是僱佣欧洲工匠了一些钱但这些都是值得的。
最让朱翊钧惊喜的是澳门等地就有印刷匠以及製造玻璃的工匠。
“玻璃,玻璃,只要製造出显微镜,那么科学的概念就很难阻挡了。”
朱翊钧格外兴奋,真要说起来,玻璃的製作,大明工匠其实也会。
甚至很久以前的朝代也会製造。
但是没人想过製造透明玻璃。
不是歷朝歷代的工匠脑子不好,想不出製造透明玻璃的办法,而是这片土地的审美迥异欧洲。
看看春秋战国,乃至汉唐以来流行的古玉就知道古人就爱这种带著顏色的东西,尤其是深浅交加,看起来非常有质感。
玻璃也是一样,这玩意儿被古人看作是人造的古玉,因此工匠刻意研究怎么製造有顏色的玻璃,如何把玻璃的顏色製造得更有质感。
所以从来没有考虑过什么透明色。
这透明色的玻璃是没什么用处的,毕竟大明有琉璃作为平替。
至於镜子什么的,铜镜经过打磨之后,其清晰度不比玻璃差。
后世那种黄铜镜子是影视剧为了节约成本瞎搞的。
“有了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大明在生物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必然有很大的进展。”
朱翊钧非常开心,天文学的研究又关係到了数学,进而促进数学的进步。
生物学的研究又可以影响到医学的进步。
这一切都是小小的玻璃带来的。
“启蒙思想,要迈出第一步了!”
朱翊钧嘴角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