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原来宦官还要单纯一些
天启七年腊月,乾清宫西暖阁蜂窝煤在铜炉中噼啪作响,却驱不散殿內凝重的寒意。
朱由检负手立於窗边,望著窗外灰濛的天空,稚嫩的肩头仿佛压著千钧重担。
在他的身后,原信王府邸旧太监徐应元匍匐在地,身体难以抑制地微微颤抖,额头紧贴冰冷的地砖,不敢抬起。
朱由检声音冷冽。
徐应元猛地一颤,磕头如捣蒜:“奴婢罪该万死!罪该万死!求陛下开恩!开恩啊!”
他心里那叫一个后悔。
他作为魏忠贤的赌友,在魏忠贤失势后,接收魏忠贤的贿赂,在朱由检面前给魏忠贤说好话。
可朱由检压根儿没当回事儿,还训斥了他一顿,让他惶惶不可终日。
朱由检没有叫他起来,只是转过身来,冷冷地注视著他,片刻后,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听不出喜怒:“朕,可以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徐应元猛地抬头,眼中爆发出绝处逢生的希冀:“但凭陛下吩咐!奴婢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明年辽海解冻,朕要你秘密出海,前往东江镇,面见总兵毛文龙。”
徐应元一愣,去那苦寒危险的皮岛?
朱由检从袖中取出一封火漆密信:“將此信交予毛文龙。朕有一批『前朝遗珍』……”
他顿了顿,指著御案上摆放的一件精美的汝窑天青釉莲瓣碗。
“需借他之手,通过他的渠道,售卖至倭国,换回白银。”
他上前一步,俯视著徐应元,语气加重,““九边將士的命,陕西灾民的粮,都系在这上头!此事若办得漂亮,你昔日罪责,朕可既往不咎。若办砸了……”
朱由检没有说下去,但那未尽的威胁比任何酷刑都更让徐应元恐惧。
“奴婢明白!奴婢明白!”徐应元再次重重叩首,声音因激动和恐惧而嘶哑,“皇爷放心!奴婢必定將此事办得妥妥帖帖,將银子一分不少地给您带回来!”
“记住,绝对机密。”朱由检最后叮嘱了一句,挥了挥手,“下去准备吧。”
徐应元如蒙大赦,几乎是手脚並用地爬了起来,躬身倒退著出了西暖阁,直到殿门外,才敢稍稍直起腰,后背早已一片冰凉。
朱由检望著窗外飘雪,喃喃道:“国库空虚,九边欠餉,辽东烽火连天……处处都要银子啊。”
【明思宗崇禎皇帝】:先生!我已召见徐应元,严词训诫后,许其戴罪立功。已命其明岁辽海解冻后,秘密前往东江镇。
【明思宗崇禎皇帝】:可言官屡屡弹劾劾毛文龙虚报兵额,冒领餉银!我若公然与之贸易,恐遭非议……
【王先生(管理员)】:@明思宗崇禎皇帝,简单,你下一道詔书,明面上,令徐应元赴东江清查兵额,还有虚兵冒餉之罪!以此为由,接触毛文龙。暗中再示以密旨,道明真实意图。
朱由检眼睛一亮!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可堵那些东林清流之口。
【明思宗崇禎皇帝】:先生此计大妙!我这便去安排!另……我近日翻阅群文件的史料,发现倭人在唐宋之时,屡次遣使朝贡我中国,@宋钦宗,@唐昭宗,二位凡有倭国贡品或遣唐使旧物,皆可!
王辰愣住了。
没想到这朱由检还有点商业头脑。
居然脑洞大开,想到將唐宋时期的倭国古董,返销到倭国。
估计也是穷疯了。
【王先生(管理员)】:@宋钦宗,@唐昭宗,你二人有空找找,留意是否有倭国贡品或遣唐使遗留之物,如金银蒔绘扇筥、螺鈿梳函、檜扇、蝙蝠扇、佛经、倭刀等,或许能卖上好价钱。”
【宋钦宗】:我这就命人仔细排查內库及蔡京赃物!
【唐昭宗】:遣唐使旧物?长安屡经兵燹,恐难寻……我或可问问杨復恭?
【唐昭宗】:先生,我在群內知晓后世有“活字印刷”,远胜雕版和手抄,故前日命匠人试製那活字印刷之术,果真便捷!然我私下与杜让能、韦昭度、孔纬、刘崇望等南衙相公提及欲推广此法时,彼等皆反应冷淡,言辞闪烁,多以『雕版足用』、『耗资巨大』、『字模易损』推諉…朕观其神色,似有难言之隱…
蓬莱殿,李曄回想起韦昭度、杜让能等人那看似公允却透著疏离的態度,心中一阵憋闷。面前的御案上摆放著几枚用胶泥烧制、刻著反字的活字模块。
他在聊天群內知道活字印刷后,起初是欣喜若狂。
认为若是推行这等秘术,若得推行,教化大兴,寒士有路,实乃不世之文治功业!
他甚至在活字模块烧製成功后,仿佛看到了自己超越列祖列宗、青史留名的景象。
但是一腔热血却被清流文臣的冷言冷语所浇灭。
他不明白这等可让使书价跌至什一,寒门学子皆有书读的秘术,为何会被自詡清流的南衙诸公冷落。
甚至孔纬这个孔圣之后,还大言不惭的说什么『圣贤之道,贵在精微,岂可泛滥於市井』。
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王先生(管理员)】:@唐昭宗,他们自然有难言之隱。你可知,这活字印刷术,在后世被称为『寒门崛起之利器』?南衙朝官之中,世家之人可还少吗?知识垄断,乃世家门阀立身之基。活字一出,基石鬆动,彼等岂能乐见?
王辰摇了摇头,这个愤青皇帝还是图样图森破了。
即使知晓奸臣崔胤的所作所为,但还对清流还抱有有一丝不切实际的好感。
也不明白这其中涉及的利害衝突。
“寒门崛起?”
李曄微微一愣,这个愤青皇帝意识到了什么,突然面容扭曲起来,又猛的起身,一脚踹翻了御案。
在活字术普及前,书籍仰赖手抄或雕版,成本极高!手抄一部《史记》,需耗费一名官员三年俸禄!知识几乎被世家大族垄断。
而活字术一出,书籍成本骤降,寒门学子仅需两担米便可换得典籍!
后世赵宋汴京书价十年內跌至十分之一,科举录取率翻升数倍!
知识如开闸洪水,再也无法被世家高门所独享!
杜让能、王徽、王摶、柳玭、李溪、郑綮、裴贄、裴枢、韦昭度、崔胤、崔昭纬之流,都是出身世家名门,岂容知识下移,动摇其根本?
至於刘崇望,徐彦若,韩偓之流,虽非世家出身,但也不愿引火烧身。
他忽然觉得有些讽刺,那些平日里被他所依仗,满口仁义道德的清流领袖,其家族或许才是阻碍王朝焕发新生的最大壁垒。
相比之下,只知爭权夺利的宦官,反倒显得“单纯”了些。
这一刻,他突然觉得那些清流重臣闪烁的眼神、矜持的推諉,比杨復恭的跋扈更让他心寒!
特別是孔纬那句“圣贤之道,贵在精微,岂可泛滥於市井”的诛心之论!
他们怕的哪里是靡费?
怕的是这泥胚子,会砸碎簪缨世胄把持了四百年的通天阶梯!
他们看不见活字背后寒门士子渴求的眼睛,只看得见自家经阁里锁著的、阁里锁著的、世代相传的知识霸权!
【唐昭宗李曄】:那……那该如何是好?难道就此作罢?我……我不甘心!
【王先生(管理员)】:寻杨復恭。
【唐昭宗】:杨復恭?一阉宦,懂什么文教?
【王先生(管理员)】:他不懂文教但与那些世家清流並非一路人,甚至多有齟齬。他或许看不懂此术深远影响,但他一定能看懂那些清流世家对此术的排斥和恐惧!眼下他忙於筹划西川之事,未必会直接支持你,但他会明白——你李曄,正在尝试触碰世家门阀的蛋糕,你与那些清流,並非铁板一块!这更能让他觉得,你是可以合作、需要倚仗他麾下神策军的对象,从而更放心地將精力投向西南,甚至…未来在你与世家衝突时,他或会乐见其成,暗中提供某种程度的便利。
【王先生(管理员)】:你可再访昭化里杨府。携『活字印刷』图样(便说是献『乌涎露』之方士所献),言此术可广印兵书、律令、算学之书,於国有大益。然南衙诸公以耗资为由,竭力反对。你看杨復恭如何反应。
【唐昭宗】:妙啊,先生这招借力打力,我又学到了。
李曄是两眼放光,难怪王辰一直教导他要玩平衡,借力打力,让南衙北司互相制衡,绝不让一家独大的局面发生。
“来人!”李曄猛地抬头,眼中燃著孤注一掷的火,“备驾!朕要去昭化坊杨府!”
